《重慶市北碚區(qū)西南大學附中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西南大學附中2022——2023學年度高一下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書寫;必須在題號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無效;保持答卷清潔、完整。3.考試結(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題卷學生保存,以備評講)。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在一個民族的精神發(fā)展中,總有一些思想觀念,受到人們的尊崇,成為生活行動的最高指導原則。這種最高指導原則是多數(shù)人民所信奉的,能夠激勵人心,在民族的精神發(fā)展中起著主導的作用。這可以稱為民族文化的主導思想,亦可簡稱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比較廣泛的影響;二是能激勵人們前進,有促進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稱為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結(jié)于《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鬃淤潛P“剛毅”,曾子提倡“弘毅”?!吨杏埂酚性疲骸安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就是自強不息精神的體現(xiàn)。《周易集解》引干寶云:“凡勉強以進德,不必須在位也。故堯舜一日萬機,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終夜不寢,顏子欲罷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強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業(yè)學問,亦莫不盡心竭力,晝夜不懈。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發(fā)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載物”即以寬厚之德包容萬物。這與“和同之辨”有一定聯(lián)系。西周末年史伯區(qū)別了和與同,他說:“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彼^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說:“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載物有兼容并包之意,這對于文化發(fā)展是非常必要的。在歷史上,中國能接受外來文化。佛教東來,被中國人民容納;明末西學東傳,亦曾受到中國知識分子重視。清末頑固派拒絕西學,事實上是違背了中國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摘編自張岱年《文化傳統(tǒng)與民族精神》)材料二:尚勇,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傳統(tǒng)。盤古開天、女媧煉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這些言說先民心志的神話傳說,都包含著對“勇”的崇仰和贊頌。可以說,一部中華文明史,就是中華民族英勇面對無數(shù)困難和挑戰(zhàn)的不屈奮斗史。在櫛風沐雨一路向前的歷史征程中,“勇者不懼"深深地刻寫在中華民族的性格之中,成為無比珍貴的民族精神基因?!坝抡卟粦帧敝坝隆保谴笥?,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過,睚眥之仇必報,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義、迎難上,義無反顧、無所畏懼,是為大勇。大勇之“大”,在與“義”融。魯莽強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們在危難面前堅守道義、堅定前行的無畏氣概。勇者的無畏氣概,產(chǎn)生于道義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哪怕有千軍萬馬的阻攔,我們也要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抖Y記》有云:“有義之謂勇敢?!蔽覀冎酝瞥缬抡?,就是因為勇者能夠無懼地堅守并光大道義。勇者在道義的感召下能夠不懼艱險,甚至不懼犧牲,但勇者并非一無所懼。中國古人向來批評那種什么都不懼怕、什么都不忌憚、什么都不敬畏的蠻勇。可以說,中華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懼”,實是“無懼”與“有懼”的統(tǒng)一。從大義、大局的角度出發(fā),要藐視一切困難、無懼任何挑戰(zhàn);從具體行事的角度出發(fā),則要心懷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義感召下不懼外在艱險,卻時常憂懼道之不行、義之不彰,這也是勇者內(nèi)心兼具的“無懼”與“有懼”。真正的勇者,有銳氣,也有靜氣。孟子與弟子公孫丑討論“勇德”時曾提到“不動心”的概念。所謂“不動心”,就是指在突如其來的危險面前能鎮(zhèn)定自若、巋然不動,“每臨大事有靜氣”。同時,這種不動如山的強大定力、靜氣,又“至大至剛”“折而不撓”,有著壓倒和戰(zhàn)勝一切的韌性與力量。沉著的靜氣,進取的銳氣,一同滋養(yǎng)著勇者的不懼品格。如何培養(yǎng)這種臨危不懼的進取銳氣與沉著靜氣呢?中國古人提出了克己與成己的辯證工夫??鬃蛹捌涞茏又苡瘟袊鴷r,曾在陳、蔡之間被軍隊圍困而一度絕糧。情勢危急之下從人憂慌失據(jù),但孔子卻始終沉著冷靜,“歌兩柱之間”“修樂不休”。危機解除后,子貢表示要銘記這場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駁道:“夫陳、蔡之間,丘之幸也!二三子從丘者,皆幸人也!”孔子為何珍視這場坎坷遭遇?他把艱難困苦當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條件。當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們面對困境時的修為和態(tài)度?!吨芤住分^:“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對外在的艱難險境,我們要反求諸己,在克除內(nèi)心恐懼、憂愁、煩擾的同時,積極自我砥礪、超越突破,并在道義感召下奮發(fā)有為。 中國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撓,闕而不荏"的特點與“勇者不懼”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時,從石到玉的切、磋、琢、磨過程也與人在困境中錘煉無畏勇氣的歷程相類似?!捌D難困苦,玉汝于成?!敝腥A民族在數(shù)千年風雨征程中,沒有被任何外在困難嚇倒,而是憑著自己在其間砥礪出的“勇者不懼”的品格,開辟出文明的新天地,書寫出發(fā)展進步的新篇章。面對當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華民族強勁地展現(xiàn)著,也進一步錘煉著這一寶貴的精神品格。(摘編自沈壯海劉水靜《也說“勇者不懼”》)材料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jīng)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近代中國,從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外國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中國的主權。這不僅沒能打垮中國人民,反而極大地激發(fā)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熱忱,呼喚人們挺身而出,進行救亡圖存的抗爭。正是民族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從歷史的一次次磨難中拼搏奮起。民族精神也是當代中國奮發(fā)圖強的不竭動力。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今天,從耄耋古稀之年的鐘南山、李蘭娟院士,到許許多多不知名的醫(yī)護人員:從湖北、武漢當?shù)蒯t(yī)院的迎難而上到外省市醫(yī)療隊的緊急馳援;從廣大黨員干部的守土盡責到聯(lián)防聯(lián)控的人民戰(zhàn)爭……團結(jié)一心,眾志成城,全國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長城。民族精神是戰(zhàn)勝風險挑戰(zhàn)的硬核力量,還是中國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障。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國上下以偉大夢想精神為航標,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發(fā)揚奮斗精神。疫情期間,脫貧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毙碌臅r代,中國人民正書寫著中華民族精神新的篇章。(摘編自《弘揚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自強不息”激勵我們要發(fā)憤圖強,“厚德載物”告訴我們要仁厚寬容。“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相得益彰,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B.“勇者不懼”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勇者只要受到道義的感召,就會產(chǎn)生無畏的氣概。C.面對困境時的修為和態(tài)度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煩憂,積極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D.民族精神是戰(zhàn)勝風險挑戰(zhàn)的硬核力量,此次新冠疫情取得勝利離不開民族精神的強大支撐。2.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有臨危不懼的沉著靜氣,因此他反對子貢將危機當作不幸的遭遇,而將其視為幸運的事情。B.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義,堅守道義,并把困境當作機遇,在困境中修煉自己“勇者不懼”的品格。C.新冠肺炎疫情中義無反顧奔赴抗疫一線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體現(xiàn)“勇者不懼”的大勇。 D.材料三第一段列舉名言事例論證了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戰(zhàn)勝磨難、發(fā)展進步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3.下列表述分別與材料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相符一項是()A.“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保献樱〣.“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保▌⒂礤a)“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保ㄎ涸矗〤.“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保ɡ畎祝叭松教幹嗡疲繎骑w鴻踏雪泥。”(蘇軾)D.“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保ü簦笆恐居诘?,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保鬃樱?.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5.這三則材料論述的內(nèi)容都與民族精神有關,但論述上各有側(cè)重點,請簡要概括?!敬鸢浮?.B2.A3.B4.(1)開門見山,提觀點“尚勇,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傳統(tǒng)”。(2)結(jié)構上總體采用總分總結(jié)構,主體部分采用層遞式。從概念內(nèi)涵、行為特點和培養(yǎng)方式三個層面對“勇者不懼”進行論證。(3)論證方法上采用舉例論證、引用論證、類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使文章具有說服力。(4)論證語言生動形象,深刻有力,具有很強的說服力。5.(1)材料一民族精神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主要體現(xiàn)為“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2)材料二主要論述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尚勇精神。(3)材料三以抗疫為例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代中國的新發(fā)展以及對當今中國發(fā)展的社會意義?!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勇者只要受到道義的感召,就會產(chǎn)生無畏的氣概”表述太絕對,“只要……就”有誤,原文的表述是“勇者的無畏氣概,產(chǎn)生于道義的號召”。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因此他反對子貢將危機當作不幸的遭遇,而將其視為幸運的事情”錯誤,強加因果。材料二要表現(xiàn)的是孔子面對危機的鎮(zhèn)定和勇者無懼的品格,但并不能說因為他有這種品格,進而推出“他反對子貢將危機當作不幸的遭遇,而將其視為幸運的事情”這個結(jié)論,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故選A 【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相關語句的分析理解和類推遷移能力。材料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國的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高度概括。其中“自強不息”對應的是剛強勇毅;而“厚德載物”強調(diào)的是包容大度。A.“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強調(diào)的是持之以恒,照應“不息”?!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強調(diào)的是處于“窮達”的不同立場。與示例不匹配。B.“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強調(diào)自強不息,老當益壯。與示例匹配?!笆芄庥谕粢娨惶?,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強調(diào)的是事物的認識越全面,眼界越開闊,與“厚德載物”一致。C.“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強調(diào)的是要有遠大抱負,與題干“自強不息”相關?!叭松教幹嗡??應似飛鴻踏雪泥”,表達的是曠達樂觀的情懷,與示例不匹配。D.“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強調(diào)讀書的持之以恒。照應“不息”?!笆恐居诘?,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強調(diào)的是讀書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飯食為恥。與示例不匹配。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及分析文章結(jié)構和思路的能力。(1)首先從論證的提出方式來看,材料二開篇提出“尚勇,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傳統(tǒng)”非常直接醒目、開門見山。(2)從論證結(jié)構來看,先總說“尚勇精神”是民族傳統(tǒng),然后從“勇者不懼”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坝抡咴诘懒x的感召下能夠不懼艱險,甚至不懼犧牲,但勇者并非一無所懼”“真正的勇者,有銳氣,也有靜氣”等分論點來闡述尚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材料二的最后段落寫道:中華民族在數(shù)千年風雨征程中,沒有被任何外在困難嚇倒,而是憑著自己在其間砥礪出的“勇者不懼”的品格,開辟出文明的新天地,書寫出發(fā)展進步的新篇章。這顯然符合總分總的論證結(jié)構。而分論點之間又有層層遞進的意味,特別是“從如何培養(yǎng)這種臨危不懼的進取銳氣與沉著靜氣呢?”這一分論點看出,材料二的論點是層層深入的關系。(3)至于論證方法上面,綜合運用了舉例論證(孔子孟子相關的事例)、引用論證(《禮記》有云:“有義之謂勇敢”)、類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比如:玉“折而不撓,闕而不荏”的特點與“勇者不懼”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時,從石到玉的切、磋、琢、磨過程也與人在困境中錘煉無畏勇氣的歷程相類似。這正是類比論證的手法。(4 )論證語言上用“折而不撓,闕而不荏”的特點來類比人“勇者不懼”的品格,不僅形象貼切、易于理解,而且令人信服,增強了論證的力度?!?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這三則與民族精神有關的材料,在論述上的各自側(cè)重點。我們要善于抓住每則材料的中心句、關鍵句進行歸納概括。第一則材料節(jié)選自張岱年的《文化傳統(tǒng)與民族精神》,主要論述的是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結(jié)于《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第二則材料的標題是“也說‘勇者不懼’”,從中可以看出該則材料重點是論述中華民族的“尚勇”精神。第三則材料節(jié)選自《弘揚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從文本內(nèi)容看出作者的著力點在于表達: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以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為代表的醫(yī)護人員和基層黨員干部聯(lián)防聯(lián)控的團結(jié)精神,而這些精神也是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的弘揚和發(fā)展。(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比鄰而居王安憶裝修的時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這條公共煙道,應該堵上,另外在外墻上打一個洞,安置排油煙機的管子??墒牵覜]聽他的。好了,現(xiàn)在,鄰居家的油煙就通過我家的排油煙機管道,灌滿了廚房。我們這幢樓里有十六層,每一層有七套公寓,我無法確定這是哪一戶人家的油煙氣,但我可以確定,我家廚房的油煙僅來自于其中一家。怎么說?它特別火爆。花椒、辣子、蔥、姜、蒜、八角,在熱油鍋里炸了,轟轟烈烈起來了。它似乎是靠近川菜的一系,可又不盡然,蔥姜和醬的成分多了,使它往北方菜系上靠了靠。但,總而言之,這家在吃上面是大開大闔,大起大落的風范,相當鮮明和強烈。這家人在吃方面還有一個特征,就是每頓必燒,從不將就。每隔十天半月,還要做一回肚子。無可避免,是有一股腥膻氣,很快,大量投放的白酒起了作用,腥膻還是腥膻,但卻變得有些誘人。那氣味是厚起來的,起了漿似的。他們老老實實,一餐一飯地燒著,一股濃油赤醬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氣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實打?qū)嵉?,沒有半點子虛頭。在我的印象中,他們沒落下過一頓。一到鐘點,氣味就涌過來,灌滿一整個廚房的角角落落。一個鐘點以后,就消散了。對了,絕不會超過一個鐘點,到時候,一定就收了。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這家人還增添了兩次草藥的氣味。草藥的氣味是濃烈的,生腥,辛辣,殷苦,底下又鋪著一層瓦罐的土氣味,“撲”一下進來,涌滿了廚房。不知是因為草藥氣的影響,還是實際情況如此,一日三餐的氣味不那么濃郁了。倒不是變得清淡,而是帶些偃旗息鼓的意思。這段日子蠻長的,這么算吧,每周燉一次雞湯,總共燉了四至五次。草藥的苦氣味和雞湯的香味,是這段時間油煙味的基調(diào)。草藥的氣味先后有些變化;有一段是以苦為主;有一段苦雖苦,卻略有回甘;又有一段奇怪地,散發(fā)出海帶那樣的咸腥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廚房里滾滾而來一股羊肉湯的氣味。這就知道,他們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補償一下,犒勞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確有一種盛宴的氣氛,帶有古意。古人們慶賀戰(zhàn)功,不就是宰羊嗎?果然,草藥味從此消遁,燉湯的綿長的氣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進行。在較長一段稔熟的相處之后,我家廚房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那是一縷咖啡的香氣。這是另一路的氣味,和他們家絕無相干,它悄悄地,夾在花椒炸鍋的油煙里,進來了。這是一股子虛無的氣息,有一種浮華的意思在里面,和他們家實惠的風格大相徑庭。因此,我斷定,這又是一戶新入住的人家,很沒經(jīng)驗地,也將管子接進了煙道,又恰逢順時順風,于是,來到我家廚房湊熱鬧了。這一路的風格顯然要溫和、光滑一些,比較具有裝飾感,喚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實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著一日三餐來,不大有定規(guī),有時一日來一次,有時一日來兩次,有時一日里一次不來,來時也不在吃飯的點上,而是想起了,就來,想不起,就不來,顯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來的,從來一頓不落,轉(zhuǎn)眼間,油煙全面鋪開,又轉(zhuǎn)眼間,油煙席卷而去,總是叱咤風云的氣勢。但是,有時候,夜已經(jīng)很深了,那新來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彌漫開來。氣味終究有些雜了,可是涇渭分明,絕不混淆。你來我往,此起彼伏。再過段日子,又來了一個,顯見得是蘇錫幫的,氣味特別甜,空氣都能拉出絲來了。第四位又來了,它一方面缺乏個性,另一方面又頗善融會貫通。它什么都來: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欖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氣味全打成一團,再分不出誰是誰的來路。我們這些比鄰而居的人家,就這樣,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處。(選自小說集《剃度》,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公寓樓里房屋眾多,“我”無法確定第一種油煙氣的來源,但可以確定其僅來自于一家,側(cè)面表現(xiàn)了油煙風格鮮明。B.第一家人在吃上堅持“大開大闔,大起大落”“每頓必燒,從不將就”,時間長了,“我”也受到了吸引。C.持續(xù)的雞湯,先后變化的草藥氣味,以及時不時插進的土氣味,都表現(xiàn)出第一個家庭的生活氣息濃厚。D. 四戶人家的氣味“涇渭分明”,但“我”卻與他們“比鄰而居”,不分彼此,旨在表達我懂得享受生活。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通過講故事開篇,使用“不要”“另外”“可是”“好了”等詞語,奠定了娓娓道來的敘述基調(diào)。B.文章描寫第一家做肚子的氣味是“厚起來的”“起了漿似的”,將氣味形象化,表現(xiàn)了這家的飲食風格。C.文章寫第二家的咖啡氣味有些“孱弱”,指出這家人有虛無浮華的氣息,與第一家實惠風格對比鮮明。D.文章從空間上鋪展開去,借助抒情性的語言,對四戶人家的氣味進行了細致入微地刻畫,聞香識人家。8.作者對第一戶人家油煙氣味的描寫,表現(xiàn)了這戶人家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9.《比鄰而居》于2000年被王安憶收入小說集《剃度》,于2015年作為一篇散文入選江蘇省高考試題。《比鄰而居》的體裁之辨一直存在,請結(jié)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敬鸢浮?.D7.D8.①實在。這家人的餐飯濃油赤醬,是出力氣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實打?qū)?,沒有半點子虛頭。②認真。一餐一飯地燒著,生病也沒有打斷,定時燉藥燉雞。病愈后,一日三餐火爆爆照常進行。③樂觀。家人病好后燉羊肉湯重重地補償一下、犒勞一下,賦予普通的飲食以盛宴的意味。9.觀點一:認為是散文。①體現(xiàn)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文章以“氣味”為線索,貫穿全文,體現(xiàn)鄰里不同的生活風格,表達理解包容各自生活狀態(tài)的思想。②敘述簡約,無鮮明情節(jié)。文章僅是描寫了四戶人家的油煙氣味,以此想象他們的生活風格與態(tài)度,表現(xiàn)人間煙火氣,并無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③表達方式多樣,貼合散文特點。文章通過敘述故事開篇,以優(yōu)美的抒情性語言描寫油煙的氣味,描繪出不同人家的生活特征。④語言優(yōu)美,意蘊深遠。文章表達了作者在真實而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浪漫與美好,書寫了真實感受,表明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博大的心胸。觀點二:認為是小說。①虛構色彩強烈?!拔摇睙o處不在,無時不在,專為捕捉氣味而生,這已經(jīng)違背了常理。同時“我”一直保持著清醒的狀態(tài),對事理的判斷很清晰。所以,“我”是為了講故事的需要而虛構出來的。②情節(jié)清晰,故事性強。文章從虛構的“我”的視角出發(fā),敘述因油煙管道接錯而導致的各種氣味竄入廚房,構成了典型的生活事件,故事情節(jié)清晰。 ③暗寫人物。作者明寫氣味,實際也暗示了氣味背后主人的特點,如第一家的質(zhì)樸平實、第二家的虛無浮華。④主題鮮明。體現(xiàn)鄰里不同的生活風格,表達理解包容各種生活狀態(tài)的思想。【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旨在表達我懂得享受生活”分析錯誤,應該是我“對各種生活狀態(tài)懂得理解和包容”。故選D。【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D.“對四戶人家的氣味進行了細致入微地刻畫”說法錯誤,文章并沒有對后兩家的氣味進行細致入微地刻畫。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對第一家氣味描寫得最為細致,從這些細致的描寫中可以體會出這家人的生活態(tài)度。從文中“總而言之,這家在吃上面是大開大闔,大起大落的風范,相當鮮明和強烈”“他們老老實實,一餐一飯地燒著,一股濃油赤醬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氣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實打?qū)嵉?,沒有半點子虛頭”等內(nèi)容可以看出,這家人做飯用料實在,從中體現(xiàn)出他們實在的生活態(tài)度。從文中“這家人在吃方面還有一個特征,就是每頓必燒,從不將就。每隔十天半月,還要做一回肚子”“這段日子蠻長的,這么算吧,每周地一次雞湯,總共燉了四至五次”“……果然,草藥味從此消遁,燉湯的綿長的氣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進行”,可以看出這家人對做飯非常用心、重視,而且具有持續(xù)性,從中可以看出他們認真的生活態(tài)度。從文中“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廚房里滾滾而來一股羊肉湯的氣味。這就知道,他們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補償一下,犒勞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確有一種盛宴的氣氛,帶有古意。古人們慶賀戰(zhàn)功,不就是宰羊嗎”可知,在大病之后就燉羊肉,頗有些病后補償?shù)囊馑?,這有如古人們慶賀戰(zhàn)功,從中可以看出這家人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對于本篇作品的體裁,有小說和散文兩種觀點,其實,其實以汪曾祺為代表的一批作家將散文與小說的界限已經(jīng)模糊,本文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如果認為這篇文章為散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首先,本篇文章以“氣味”為線索,貫穿全文,將作者的描述、感想、評論融合在一起,所包含的內(nèi)容看似龐雜,但都圍繞著一個中心展開,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其次,本篇作品幾乎沒有鮮明的情節(jié),也可以說沒有故事性,僅是描寫了四戶人家的油煙氣味,以此想象他們的生活風格與態(tài)度,所以不具有小說情節(jié)這一要素,應該是散文。第三,本文的表達方式更貼合散文特點。文中以優(yōu)美的抒情性語言描寫油煙的氣味,描繪出不同人家的生活特征,表達方式多樣,從形式看更像是一篇散文。最后,從語言特色上看,本文語言優(yōu)美,意蘊深遠,更符合散文的語言特點。如果認為這是一篇小說,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其一,這篇作品具有強烈的虛構色彩,“我”似乎是專為捕捉氣味而生,文中沒有其他的生活細節(jié),只有對氣味的描寫與評論,而且“我”一直保持著清醒的狀態(tài),對事理的判斷很清晰。所以,“我”是為了講故事的需要而虛構出來的。體現(xiàn)出小說虛構性的特征。其二,文章看似沒有情節(jié),其實,通過油煙的氣味描寫,構成了典型的生活事件,這就具有了小說中的情節(jié)的特點。其三,雖然文章似乎只有“我”一個人物,但通過對廚房氣味的描寫,則體現(xiàn)出來氣味背后主人的特點,這就具有了小說的另一個要素——人物。最后,這篇文章主題鮮明。通過對各家廚房不同氣味的描寫,體現(xiàn)鄰里不同的生活風格,表達理解包容各種生活狀態(tài)的思想主題明確鮮明,符合小說的特點。二、古詩文閱讀(37分)(一)課外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德行:顏淵,閔子騫。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節(jié)選自《論語·先進》《論語·子路》)材料二:昔者,陳成恒相齊簡公,欲為亂,憚齊邦鮑、晏,故徙其兵而伐魯。魯君憂也。孔子患之,乃召門人弟子而謂之曰:“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顏淵辭出,孔子止之。子路辭出,孔子止之。子貢辭出,孔子遣之。子貢南見吳王,謂吳王曰:“今萬乘之齊,私千乘之魯,而與吳爭強,臣切為君恐。且夫救魯,顯名也,而伐齊,大利也。義在存亡魯,勇在害強齊而威申晉邦者,則王者不疑也?!眳峭踉唬骸白哟岱ピ蕉€?!弊迂曉唬骸安豢?。君以伐越而還,即齊也亦私魯矣。且大吳畏小越,如此,臣請東見越王,使之出銳師以從下吏,是君實空越,而名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悅,乃行子貢。子貢東見越王,越王問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貢曰:“今夫吳王有伐齊之志,君無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惡卑辭,以尊其禮,則伐齊必矣。 彼戰(zhàn)而不勝,則君之福也,彼戰(zhàn)而勝,必以其余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其騎士銳兵弊乎齊,重器羽旄盡乎晉,則君制其敝,此滅吳必矣?!痹酵醮髳?。吳王果興九郡之兵,而與齊大戰(zhàn)于艾陵,大敗齊師,陳兵不歸,果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吳晉爭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殺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是也。(節(jié)選自《越絕書·越絕內(nèi)傳陳成恒》)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打“?”。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四方,文中指四方諸侯之國,與成語“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B.存,指保存,與《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C.僻指地處偏遠,與《琵琶行》中“潯陽地僻無音樂”的“僻”字意思相同。D.卑辭指謙卑的言辭,“卑”與《送東陽馬生序》中“非天質(zhì)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齊國的宰相陳成恒想興兵作亂,但又忌憚齊國有鮑氏、晏氏,轉(zhuǎn)而調(diào)遣軍隊去攻打魯國,魯國的國君很擔心,孔子也為此憂心忡忡。B.子貢出使吳國,希望吳王能出兵救魯,討伐齊國以獲得大利,吳王答應等討伐越國回來后去救魯,子貢認為到那時魯國早就亡國了。C.子貢出使越國,勸說越王多方討好吳王,以堅定吳王討伐齊國的決心,認為齊晉同時出兵一定會擊敗吳軍,越國就可借機滅掉吳國。D.吳王大舉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后又繼續(xù)與晉國軍隊作戰(zhàn),結(jié)果為晉軍所敗。越王乘機興兵渡江攻打吳國,成就了滅吳稱霸的功業(yè)。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萬乘之齊,私千乘之魯,而與吳爭強,臣切為君恐。(2)彼戰(zhàn)而不勝,則君之福也。彼戰(zhàn)而勝,必以其余兵臨晉。14.魯國危難時,孔子的學生顏淵、子路(季路)、子貢先后請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貢出使,這是什么原因?【答案】10.FIK11.B12.C13.(1)現(xiàn)在擁有萬輛戰(zhàn)車的齊國,要占有只有千輛戰(zhàn)車的魯國,而與吳國爭強,我深深為您擔憂。(2)他打仗失敗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勝利了,一定會以剩下的部隊去攻打晉國。14.①子貢善于言辭,顏淵、子路長處不在此;②出使四方諸侯之事,在子貢向孔子請教學業(yè)的過程中曾涉及過。 【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對于那些互相征討的諸侯,我們尚且感到羞恥?,F(xiàn)在魯國是我們的祖國?!爸T侯有相伐者”是定語后置句,“有相伐者”是“諸侯”的后置定語,意思是“對于那些互相征討的諸侯”,做下一句的狀語,“者”后斷開;“尚恥之”省略主語“我們”,“恥”是形容詞意動,“以……為恥”“對……感到羞恥”,做謂語,賓語是“之”,結(jié)構完整,“之”后斷開;“今魯父母之邦也”是判斷句,“魯”是判斷句的主語,符合“……,……也”的結(jié)構特點,“魯”后斷開。故FIK三處斷開?!?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常識以及理解文言實詞意思和用法的能力。A.“四方之志”的“四方”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天下?!八姆街尽敝钢鞠蜻h大。B.“意思相同”錯誤。保存/問候,探望。句意:我的墳墓也要筑(或保存)在這里/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意思不同。C.“僻”都指地處偏遠。句意:這是偏僻簡陋的小國/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D.“非天質(zhì)之卑”的“卑”,低下。句意:不要討厭俯首低眉、用謙卑恭敬的話去奉承吳國/不是天資低下。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認為齊晉同時出兵一定會擊敗吳軍”錯誤,文中“其騎士銳兵弊乎齊,重器羽旄盡乎晉”意思是“吳國的精銳之師和寶器儀仗,先在齊國受到損傷,后又在晉國消耗殆盡”,可見吳國是在攻打齊晉兩國的過程中消耗兵力,并非齊晉同時出兵會擊敗吳軍。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萬乘”“千乘”,萬輛戰(zhàn)車,千輛戰(zhàn)車;“私”,占有;“切”,深深;“為”,替;“恐”,擔憂。 (2)“則……也”,判斷句;“以”,用;“余兵”,剩下的部隊;“臨”,攻伐。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本題,考生需要結(jié)合顏淵、子路(季路)、子貢等人的特點以及出使諸侯所需人才作答。如材料一中說“德行:顏淵,閔子騫”,可見顏淵的特點在“德行”;“政事:冉有,季路”,可見子路“季路”的特長是“政事”;“言語:宰我,子貢”,可見子貢的特長在“言語”。由此可知,子貢擅長言辭,這符合出使的要求。同時材料一提到子貢向孔子請教學業(yè),孔子的答語中提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見子貢請教學業(yè)之時曾涉及過出使之事。參考譯文:材料一:德行:顏淵,閔子騫。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子貢問道:“怎樣才可稱得上‘士’呢?”孔子說:“能用羞恥之心約束自己的行為,出使不辜負君主的委托,這就可以稱作‘士’了?!辈牧隙簭那?,陳成恒擔任齊簡公的國相,他想作亂篡位自立,但心中懼怕齊國的世族鮑、晏 兩家,所以就調(diào)動他們兩家的軍隊去進攻魯國。魯哀公十分擔心,孔子也非常憂慮,于是召集門生弟子,對他們說∶“對于那些互相征討的諸侯,我們尚且感到羞恥?,F(xiàn)在魯國是我們的祖國,我的墳墓也要筑在這里?,F(xiàn)在齊國要討伐它,我們難道不應該出去阻止一下嗎?”顏淵請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請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子貢請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子貢向南拜見吳王,對吳王說:“現(xiàn)在擁有萬輛戰(zhàn)車的齊國,要占有只有千輛戰(zhàn)車的魯國,而與吳國爭強,我深深為您擔憂。況且營救魯國,可以顯示大王的威名;討伐齊國,可以獲得大利。義在保存魯國,勇在侵損強大的秦國威勢超過晉國,那么成就霸王之業(yè)就不必懷疑了?!眳峭跽f:“您等我討伐完越國然后聽您的?!弊迂曊f:“不可,您攻打越國回來,齊國也就占有了魯國。再說大王如果擔心越國,臣請求向東參見越王,命令他出兵跟從您。這樣您就使越國空虛(讓越國沒有力量背后偷襲),而名義上是率領諸侯一起討伐?!眳峭醴浅8吲d,于是派子貢到越國去。子貢東行來拜見越王,越王問道:“這是偏僻簡陋的小國?,F(xiàn)在先生竟然親自到這里來!”子貢說:“現(xiàn)在吳王既然有討伐齊國的愿望,君王就應該不惜貴重的器物,把它們獻給吳國,以迎合吳王之心;不要討厭俯首低眉、用謙卑恭敬的話去奉承吳國,應該故意抬高行禮的等級,那么吳王就一定會去攻打齊國了!如果吳國不能戰(zhàn)勝齊國,那就是君王的福分;假如吳國戰(zhàn)勝了齊國,必定又會乘勝調(diào)兵去對付晉國。我請求北行去拜見晉君,勸說晉君,使晉、越兩國共同進攻吳國!吳國的精銳之師和寶器儀仗,先在齊國受到損傷,后又在晉國消耗殆盡,那么君王可以利用吳國這疲敗之際,一定能消滅吳國了!”越王非常高興。吳王夫差果然調(diào)集九個郡的軍隊,與齊軍大戰(zhàn)于艾陵,把齊軍打得大敗,吳國部署兵力沒有撤回,果真又與晉軍在黃池相遇。吳國晉國爭為強者,晉軍發(fā)動攻擊,大敗吳軍。越王勾踐得到這個情報,渡江襲擊吳國,殺死夫差和其丞相。所以說子貢一出國游說,就使魯國安寧,齊國混亂,滅掉了吳國,使晉國強大而使越國稱霸,確實如此。(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鵲橋仙陸游華燈縱博①,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蕷洲②煙雨。鏡湖③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注】①博,古代的一種棋戲。②蕷洲:指長滿藏草的沙洲。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回家鄉(xiāng)會稽當?shù)朗?,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上片前兩句以對偶句式描述往昔軍中的豪情生活,“誰記”二字流露出失落之意。B.上闋末句中的“獨”,與《赤壁賦》中蘇子“遺世獨立”的情懷有異曲同工之妙。C.輕舟低篷在藏洲煙雨中非常渺小,詞人卻用“占斷”一詞,盡顯獨享風光的愜意。D.全詞用筆蘊蓄,頗見煉字之功,“元自”“何必”兩詞在表達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6.陸游在作品中自稱“閑人”,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中說“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也稱自己“閑人”,請分析兩者有何異同?!敬鸢浮?5.B16.同:從處境來說。陸游和蘇軾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閑散之人。異:蘇軾自稱“閑人”除了有被貶的郁悶之外,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釋然、內(nèi)心的豁達。陸游自稱“閑人”,表現(xiàn)出的則是不屑、憤慨不平之氣,矛頭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B.“有異曲同工之妙”錯誤。陸游的“獨”含有深沉的孤憤和掉頭不顧的傲岸,蘇子的“獨”有一種遺世獨立的瀟灑和超然。故選B。【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記承天寺夜游》整篇的點睛之筆是“閑人”二字,蘇軾謫居黃州,“不得簽書公事”,所擔任的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與儒家的“經(jīng)世濟民”之理想相去甚遠,即所謂“閑人”之表層意義,它委婉地反映了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鵲橋仙》中“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這兩句引賀知章的典故。詞人用略帶嘲諷的口吻,打趣賀知章受皇恩所賜得以清閑歸鄉(xiāng),實是用以自嘲,嘲笑自己衰鬢殘年尚寸功未立。詞人有報國之志卻得不到重用,內(nèi)心充滿悲憤無奈??芍嗤帲簭奶幘硜碚f。陸游和蘇軾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閑散之人?!队洺刑焖乱褂巍窂牧硪粋€方面來看,月光至美,竹影至麗,而人不能識,唯此二人能有幸領略,豈非快事!蘇軾的思想橫跨儒釋道三家,這便使他的處世態(tài)度有極大的包容性,可以說是寵辱不驚,進退自如;《鵲橋仙》中的自稱“閑人”是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鏡湖本來就屬于像我這樣的閑適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賜與不可呢。有怨念,詞人把這種情懷表達得十分平淡,還顯得英氣凜然。“官家賜與”,陸游反用其典,表達自己的不滿之情。表現(xiàn)出的則是不屑、憤慨不平之氣,矛頭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芍煌帲禾K軾自稱“閑人”除了有被貶的郁悶之外,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釋然、內(nèi)心的豁達。陸游自稱“閑人”,表現(xiàn)出的則是不屑、憤慨不平之氣,矛頭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闡釋《詩》可以培養(yǎng)人的忠孝品德的兩句是____,_____。(2)《念奴嬌·過洞庭》中以“______,______”兩句,描繪出詩人在廣闊無邊的洞庭湖中泛舟的瀟灑悠閑。(3)《桂枝香·金陵懷古》中“______,______”以比喻的手法描寫了詞人登高望遠所見的金陵城江山的景物特征?!敬鸢浮竣?邇之事父②.遠之事君③.玉鑒瓊田三萬頃④.著我扁舟一葉⑤.千里澄江似練⑥.翠峰如簇【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點字的寫法,“邇”“鑒”“瓊”“扁”“澄”“練”“翠”“簇”。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虹關佇立,徽墨式微。近百年來,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帶來了__①__的書寫工具,使得人們迅速地移情別戀,墨與硯臺的耳鬢廝磨,也早已被墨汁橫插一杠,固態(tài)墨便黯然失色,近年來漸漸被人遺忘 。到后來,實現(xiàn)了從紙張到數(shù)字化的華麗轉(zhuǎn)身,書寫也已成為少數(shù)人的事情了,墨塊更是被__②__,制墨傳習幾乎無人問津?;漳?,制作濫觴于南唐,興盛于明清,享有“落紙如漆,萬古存真"之美譽。有權威人士言之鑿鑿指陳,北京故宮博物院還保存著數(shù)十塊虹關徽墨。徽墨無聲,虹關有幸,虹關徽墨__③__,其身上所承載的文化意蘊終于為虹關換來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在虹關尋墨,我不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時刻保持一顆對文化敬畏的心。在尋找徽墨的過程中,不僅我揣摩到徽墨蘊含的千年底蘊,也感受到濃淡相宜的虹關凸顯出的古村文化。這是墨潤心靈的過程,這是沉醉馨香的過程,這也是國學照耀的過程。虹關,坐落在和風細雨敲開的綠茵帷幔里,是徽墨潤開的一首唐詩,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闋宋詞里,時光鋪陳,歲月靜好。18.請在文中畫線的序號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在尋找徽墨的過程中,不僅我感受到徽墨蘊含的千年底蘊,也感受到濃淡相宜的虹關凸顯出的古村文化。B.在尋找徽墨的過程中,我不僅感受到濃淡相宜的虹關凸顯出的古村文化,也揣摩到徽墨蘊含的千年底蘊。C.在尋找徽墨的過程中,不僅我揣摩到濃淡相宜的虹關凸顯出的古村文化,也感受到徽墨蘊含的千年底蘊。D.在尋找徽墨過程中,我不僅感受到徽墨蘊含的千年底蘊,也感受到濃淡相宜的虹關凸顯出的古村文化。20.下列選項中,與畫波浪線句子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A.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B.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李賀《馬詩二十三首》)C.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蘇軾《水龍吟》)D.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答案】18.①五花八門(形形色色、各式各樣)②束之高閣(置之高閣)③不負眾望19.D20.B【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①處,此處依據(jù)前文“徽墨式微”與“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的對比,體現(xiàn)出書寫工具的多樣,可填“五花八門(形形色色、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比喻花樣繁多或變幻多端?!靶涡紊?,形容事物種類繁多,各式各樣?!案魇礁鳂印?,指許多不同的樣式或方式。 第②處,依據(jù)前文“書寫也已成為少數(shù)人的事情了”以及后文“制墨傳習幾乎無人問津”可推斷墨塊已很少被人使用”,故填“束之高閣(置之高閣)”?!笆唛w”,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樓閣上,比喻放在一旁,不去管它。“置之高閣”,比喻棄置一旁﹐不睬不用。第③處,根據(jù)前后文權威人士言之鑿鑿“確認北京故宮博物院還保存著數(shù)十塊虹關徽墨,可見虹關徽墨雖然式微,但因為虹關徽墨的歷史美譽最終為虹關換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推斷可知應填“不負眾望”。“不負眾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橫線的句子存在兩處語病。一處語序不當。“不僅……也”關聯(lián)詞連接的前后兩個分句,主語一致,遵循“同后不同前”原則,應該改為“我不僅感受到徽墨蘊含的千年底蘊”。一處搭配不當。原句“揣摩……底蘊”動賓搭配不當,改為“感受……底蘊”。故選D?!?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修辭手法的能力。A.綠荷原本無情,不應有恨,這里運用擬人說法,寫綠荷之恨,寓詩人壯志難酬的隱痛。B.意思是駿馬何時才能套上鑲金的籠頭,沖鋒陷陣飛馳在那深秋的戰(zhàn)場!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自己比作駿馬。C.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柳枝柳葉的活潑多情。D.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寫一水“護田”以及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故選B。(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0分)2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卑滋}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①。蘿卜根開胃順氣,蘿卜葉補鈣。白蘿卜性涼,味甘辛,對肺胃有熱、痰多的人尤為適用。大雪節(jié)氣,人們需適當調(diào)整日常飲食,保證身體獲得充足的鈣源,因此,②。白菜被譽為“百萊之王”,還有“冬日白菜美如筍”的說法。白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高于蘋果和梨,與柑橘類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熱量還要低得多。除了食用方法多種多樣之外,③。中醫(yī)認為,白菜有解熱除痰、生津止渴、清肺消疾、通利腸胃之功效。大白菜含有豐富的水、粗纖維及多種維生素,有補水滋潤、護膚養(yǎng)顏的效果,常吃白菜可以使皮膚光滑滋潤。大白菜中所含的膳食纖維及微量的鉬,可抑制人體的亞硝酸銨的生成、吸收,起到防癌的作用。白菜建議豎著切,菜內(nèi)的水分會損失減少,水溶性營養(yǎng)素丟失也會減少。 親愛的朋友們,在時下越來越多的家庭出現(xiàn)高油脂高熱量的飲食習慣的時候,為了讓“咱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不妨讓蘿卜白菜成為餐桌的常客,烹調(diào)出各色美食。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敬鸢浮竣僖彩丘B(yǎng)生的好食材②蘿卜葉是最佳補鈣食物之一(或“宜多吃蘿卜葉”)③白菜還有相當高的藥用價值?!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①空,結(jié)合上下文“白蘿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蘿卜根開胃順氣,蘿卜葉補鈣”,此處是說白蘿卜還具有養(yǎng)生的效果,據(jù)此可以填“也是養(yǎng)生的好食材”之類的內(nèi)容。第②空,前文的“因此”表示結(jié)論,前文說蘿卜是“蘿卜根開胃順氣,蘿卜葉補鈣”“保證身體獲得充足的鈣源”,此處是說冬季補鈣的話題,據(jù)此可以填“蘿卜葉是最佳補鈣食物之一(或‘宜多吃蘿卜葉’)”之類的內(nèi)容。第③空,前文“除了食用方法多種多樣之外”說的是白菜的食用特征,而后文“中醫(yī)認為,白菜有解熱除煩、生津止渴、清肺消疾、通利腸胃之功效”說的是白菜的藥用價值,據(jù)此可以填“白菜還有相當高的藥用價值”之類的內(nèi)容。22.請將下面的語句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三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失重環(huán)境里創(chuàng)下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們中國傳統(tǒng)美食餃子的年夜飯的記錄?!敬鸢浮咳詈絾T創(chuàng)下記錄,(他們)首次在太空中吃年夜飯,年夜飯包含我們中國傳統(tǒng)美食餃子,這一記錄是在太空中的失重環(huán)境里創(chuàng)下的?!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長句變短句,首先抽出主干,單獨成句:三名宇航員創(chuàng)下記錄。然后把修飾語獨立出來,單獨成句:“在太空中的失重環(huán)境里”陳述的是創(chuàng)下記錄的情況,改為“這一記錄是在太空中的失重環(huán)境里創(chuàng)下的”;“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們中國傳統(tǒng)美食餃子的年夜飯”改為兩個句子,先抽出主干“首次在太空中吃年夜飯”,再把“包含我們中國傳統(tǒng)美食餃子”添加主語“年夜飯”,變?yōu)椤澳暌癸埌覀冎袊鴤鹘y(tǒng)美食餃子”。最后梳理句子順序,連貫表達即可。四、作文(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花兒為什么謝了呢?我的熱烈的愛把它緊壓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謝了。琴弦為什么斷了呢?我強彈了一個它不能承受的音節(jié),因此琴弦斷了。(泰戈爾)材料二:一切重壓與負擔,人都可以承受,它會使人坦蕩而充實地活著。(米蘭·昆德拉)學校文學社擬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談”欄目本期討論主題為“承受”。欄目主編向你約稿,請你結(jié)合上面兩則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理解和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合理負重,輕裝前行鳥,以一雙翅膀迎接風雨;人,以一對肩膀挑起天地。不管是瘦弱的,還是強壯的,都在默默地承受著天地間的重重壓力。承受是一種力度,它是上帝賜予人類處理困難的通行證。在承受中,如將意志與生命一起在人生的艱難困苦的磨刀石上打磨,將韌性與心靈一起在挫折痛楚的火爐中鍛造,人生就有了厚度和力度,便能夠風雨無懼。越王勾踐在失敗之后沒有喪失信心,他默默承受著屈辱和痛苦。他臥薪嘗膽,以苦行激勵自己;他不忘國恥,暗中積蓄力量,苦思復仇。最終打敗了吳王夫差,吞并了吳國。他詮釋了“承受”的精神實質(zhì):努力地自求上進,決不停息,決不懈怠。承受是一種品質(zhì),宣泄和張揚著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霍金是個全身癱瘓的人,只有一個手指可以活動,其命運無比悲慘。但他卻說“我沒有悲哀。我卻很慶幸,因為上帝雖然把我固定在這輪椅上,卻給了我足以想象世界萬物,足以激發(fā)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實,上帝對人都是很公平的?!庇浀靡晃蛔骷疫@樣說過:對人生的幸福和苦難而言,沒有超越自我的氣概,內(nèi)視自守的精神品質(zhì),就不會在苦難的脅迫下,保持一個談笑自如的我;沒有對世情的徹悟,灑脫的生命情懷,也就不會在幸福的裹挾下,保持一個恬淡平和的心境。但是否負重一定會取得成功呢?那么為了快速成功是否要負重很多呢?其實不然,如果負重過多,就會適得其反,不僅不會取得成功,還會將自己累垮。所以萬事萬物皆有一個度,這個“度”是其在合理范圍內(nèi)得以發(fā)展的一個標準,只有在這個合適范圍內(nèi)“承受”,才能打敗困難,而不是被困難打敗。 比如有許多這樣的同學,為了取得好成績,沒日沒夜地在家刷題,導致每天精疲力盡,上課不能專心聽講,考試時也無法打起精神來答題,總也得不到好的成績。更有甚者,給自己過多的負重還有可能使自己患上抑郁癥,林肯公園主唱因為生活節(jié)奏過快,還想出一些好的作品,強迫自己晚睡,一直在工作,最后不但沒取得應得的成果,也因過于勞累患上了抑郁癥,最后灰心意冷,早早離開了人世。所以應合理負重,制定好計劃,適當休息,取得讓自己滿意的結(jié)果。因此,我們應合理負重,輕裝前行,讓我們更加努力,走好我們自己的人生路,取得應有的成功?!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題。審讀此題材料,可以使用“關鍵詞定位法”抓取信息:材料一:泰戈爾花——我熱烈的愛它“承受”不住——花謝弦——我強彈它不能“承受”的音節(jié)——弦斷材料二:米蘭?昆德拉我們——能“承受”住一切——這使人坦蕩充實地活著根據(jù)材料一,可以看出泰戈爾認為花謝、弦斷是因為它們承受了我們過多的愛和壓力;根據(jù)材料二,可以看出米蘭?昆德拉認為人(我們)能夠承受一切壓力和負擔,承受住重壓,能讓我們坦蕩充實地活著。因此,兩則材料中對于“承受”這一核心關鍵詞顯然是二元對立的。泰戈爾強調(diào)萬事萬物(包括人)承受力都是有限的,超越限度就會受到傷害,過猶不及;米蘭?昆德拉則充分肯定人意志力和主觀能動性的強大,強調(diào)人的承受能力是無限的,重壓的承受能讓人更強大,更坦蕩更充實!在這兩方二元對立的觀點中,泰戈爾的視角是:人與承受的關系是施力者;而米蘭?昆德拉的視角是:人與承受是受力者。由此,我們圍繞“承受”,就可延伸出小論點:一、“承受”要率先考慮對方的承受,給于有限度的愛(有邊界)(不超出對方(可以是人或物)承受范圍的承受);二、“承受”要充分激發(fā)自身,心靈因頂住重壓變得強大、坦蕩充實,重壓能讓我們提高“承受”閾值,曾益己所不能;三、“承受”于己,并未毫無休止地一直施壓,因許多復雜因素影響,每個人的“承受”值有不同,要分類型、分場景對待,適度“死磕”,不“走火入魔”!(避免抑郁、絕望、崩潰,磨練心性,在絕望中找尋希望,能奮力扛住重壓,也有拿得起放得下的瀟灑!有時候得放過自己,才不會倒下?。┧摹ⅰ俺惺堋笔浅袚摮袚?,也是接受能接受的。承受是動態(tài)變化的,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過去不能承受的,今日成長成熟便能承受;過去熟視無睹的,今日則眼里不揉沙(不能承受或不愿、不必承受)。寫作時應注意寫作任務中的具體期刊約稿要求,不要忽視文體要求。 立意:1.能“承受”重,也能“承受”輕。2.承受是接受,也是承擔。3.在“承受”中變強,在“承受”中溫柔。4.能學會“承受”,也能放過自己。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