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古詩十九首校本教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中部語文組學科校本課程教案課程名稱:名作欣賞主備人:王靜序號:5《古詩十九首》教學目標:1.了解《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誦讀其中的重點篇目。2.鑒賞詩歌中的意境、人物形象,品味不同類型的情感。3.體會情景結合的語言妙處,學習虛實相生的表現(xiàn)手法。教學重點:1.品味游子思婦的情思,引起家國人生的思考。2.誦讀重點篇目和其它篇目中的優(yōu)美語段。教學過程:教師自選重點展開教學。進行比較閱讀:可以比較手法、情感、形象。一《古詩十九首》概述組詩名,最早見于《文選》,為南朝梁蕭統(tǒng)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列在“雜詩”類之首。關于《古詩十九首》的作
2、者和時代有多種說法,今人一般認為它并不是一時一人之作,它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東漢順帝末到獻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間?!疽饬x】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漢末文人對個體生存價值的關注,使他們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建立起更為廣泛而深刻的情感聯(lián)系。過去與外在事功相關聯(lián)的,諸如帝王、諸侯的宗廟祭祀、文治武功、畋獵游樂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學的題材領域,現(xiàn)在讓位于與詩人的現(xiàn)實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關的進退出處、友誼愛情乃至街衢田疇、物候節(jié)氣,文學的題材、風格、技巧,因之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
3、,可謂幾乎一字千金。……人代冥滅,而清音獨遠,悲夫!”——鐘嶸《詩品》“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興象玲瓏,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動天地”——胡應麟《詩藪》【思想內容】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游宦無門?!豆旁娛攀住肪彤a生于這樣的時代,表述著同類的境遇和感受。這十九首詩歌,基本是游子思婦之辭。具體而言,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無常之感,是《古詩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內容。所表達的情感,是人生來共有的體驗和感受。因而永久地感動人,千古常新。深刻地再現(xiàn)了文人
4、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學者所謂“逐臣棄友、思婦勞人、托境抒情、比物連類、親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質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嘆之”良非虛言。例如:《青青陵上柏》寫作者游戲宛洛,意在仕途。然而他發(fā)現(xiàn)這個宮殿巍峨、甲第連云,權貴們朋比為奸,茍且度日的都城,井非屬于他的世界。在詩人貌似冷峻的態(tài)度中,蘊含有失去人生歸宿感的迷惘。有從政理想被褻瀆的憂憤。《明月皎夜光》則抒寫了詩人的另一種失落,那就是一些文人在為共同利益的斗爭中,標榜氣節(jié)和忠義,而一當他們在功名利祿的道路上層開競爭,原先的交誼就發(fā)生了變化。僥幸者和失意者的沉浮異勢,使
5、原來的友情徒具虛名,詩人一度篤信的倫理道德,也就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頓時現(xiàn)出虛妄;這就使詩人所說的“昔我同門友,棄我如遺跡。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豆旁娛攀住吩诮衣冬F(xiàn)實社會黑暗,抨擊末世風俗的同時,也隱含了詩人對失去的道德原則的追戀。這種無可奈何的處境和心態(tài),加深了詩人的信仰危機。事功不朽的希望破滅,詩人乃轉而從一個新的層面上去開掘生命的價值。例如:《驅車上東門》說:“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賢圣莫能度?!眰€體生命面對滔滔的時間長河,既彌足珍貴,又卑微渺小。詩人力求超越舊有的價值觀念,作出新的人生選擇。無論是露骨宣稱為擺脫貧賤而獵取功名,還是
6、公開聲言要把握短暫人生而及時行樂,總之是喪失了屈原式的執(zhí)著。在舊的理性規(guī)范解除之后表現(xiàn)出來的生命沖動,由于受到歷史傳統(tǒng)、客觀環(huán)境和自身文化積淀的束縛,很難獲得健康、樂觀的內容和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感嘆短暫的人生時,雖出言憤激,卻也并非真是甘心頹廢,有人仍在潔身自好,尋覓精神上的永恒。《回車駕言邁》就說:“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边@里所說的“榮名”,已超越了以爵祿為標志的事功,而是追求精神的不朽。盡管這種不朽在當時尚乏具體內涵,卻預示了詩人企望功業(yè)不朽、文章不朽的建安時代即將到來。《古詩十九首》還有一類
7、作品更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婦的現(xiàn)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漢代的養(yǎng)士、選士制度,驅使文人不得不背鄉(xiāng)離井,長期漂泊在外。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無望的追求,或在異鄉(xiāng)逃避政治的迫害,更渴求有愛情、家庭的溫馨,以慰藉孤獨而屈辱的心靈。極寫羈旅行役、相思懷人之苦,遂成為《古詩十九首》的一大主題?!豆旁娛攀住返南嗨紤讶酥鳎簧偈菑呐越嵌戎P的。首先,這是由于在宗法社會中,女性因其特定的處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愛情和婚姻關系。其次,古代女性生活環(huán)境與心靈世界的狹小封閉,使她們只能在孤獨中無止境地去咀嚼體味相思的痛苦,其盛情的深婉細膩,又是男性所不及的。女性豐富的情感
8、和敏銳的觸角,與其生活環(huán)境中的種種事物相交流,又使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