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家長如何促進親子溝通.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家長如何促進親子溝通一、了解本階段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特點1.初中生生理發(fā)展的特點從年齡發(fā)展階段看,初中生一般屬少年期,年齡在13歲——15歲。初中生正處在身體的迅速生長時期,他們的身高、體重、胸圍都在迅速生長。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不能立即適應身體的迅速生長,所以他們的動作不夠靈活與協(xié)調。初中生的骨路生長迅速,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的骨骼發(fā)展尤為顯著,但骨化過程尚未完成,容易彎曲和損傷。初中生的肌肉發(fā)育較骨骼的發(fā)育慢一些。初中生是性開始成熟的時期。女孩一般比男孩性成熟早一兩年,女孩從十二三歲起開始進入性的成熟時期。性的成熟引起了身體外部的生理變化,出現(xiàn)了第二性征,如男孩的喉
2、頭突出,聲音變粗,開始出現(xiàn)胡須;女孩乳腺形成,乳房突起等。生理上的變化影響著心理的變化,他們開始意識到兩性之間的關系,男女之間已不像小學生那樣天真相處了。?初中生的腦重量已接近成人,腦的機能大大增強,已能進行比較復雜的腦力勞動,學習比較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但腦細胞還比較脆弱,故不宜進行長時間的學習,應注意適當?shù)男菹?,保證睡眠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2.初中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初中階段,是人一生中關鍵而又有特色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具有過渡性、閉鎖性、社會性和動蕩性等四個特點。(1)過渡性。中學以前是真正的幼稚期,兒童要更多地依靠成人的照顧和保護,他們的獨立性和自
3、覺性都比較差。青年期是個體發(fā)展上的成熟期,它標志著個體真正開始成為獨立的社會成員。初中生處于少年期,剛好是從兒童期向青年前期發(fā)展的一個過渡時期。這一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復雜、充滿矛盾的時期。這一時期,還保留著一定的幼稚性。他們的認識能力和水平還是不高的,他們的個性傾向還不穩(wěn)定,還需要家長和成年人對其關懷和指導,以便加強他們的自我修養(yǎng),真正趨向成熟。(2)閉鎖性。初中生的心理逐漸顯示出“閉鎖性”,即他們的內心世界逐漸復雜,開始不大輕易將內心活動表露出來。初中生的認識能力在迅速發(fā)展,抽象邏輯思維占著優(yōu)勢,抽象水平越來越
4、高,這是閉鎖性認識能力方面的基礎。由于“閉鎖性”的特點,初中生的心里話有時不愿對長輩說。學生的年齡越大,這個特點越為明顯。初二、三以后的中學生,自己放東西的抽屜總愛加鎖,似乎有什么秘密的東西不愿讓別人知道,其實里邊并沒有什么要緊的東西。初中生經歷有限,還比較純真、直率,甚至鋒芒畢露。容易對同年齡、同性別的人特別是“知己”暴露真摯的思想和情感。(3)社會性。初中生的心理帶有更大的社會性。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及其特點,在很大的程度上則更多地取決于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特別是初三之后的學生,選擇未來生活的道路,成為他們意識中的重要問題。他們在考慮未來的志愿及抉擇時,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
5、性。這種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無論在中學生的學習上或是個性發(fā)展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初中階段是理想、動機和興趣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是世界觀從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階段,是品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良好的品德或不良品德都在中學階段形成,并獲得初步成熟。理想、動機、興趣、世界觀和品德等個體意識傾向性,是初中生心理發(fā)展社會性的重要方面,是初中生活動的重要動力系統(tǒng)。(4)動蕩性。初中生的思想比較敏感,有時比小學生和成年人更容易產生變革現(xiàn)實的愿望,好走另一個“極端”。不良品德往往容易出現(xiàn)在這一階段。初中階段是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過渡時期。初中生希望受人重視,把他們看成“大人”,當成社會的一員
6、。他們思想單純,很少有保守思想,敢想敢說敢做敢為。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強,對于別人的評價十分敏感,喜斗好勝,但思維的片面性卻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搖擺。他們很熱情,也重感情,但有極大的波動性,激情常常占有相當?shù)匚?。他們的意志特征也在發(fā)展,但克服困難的毅力還不夠,往往把堅定與執(zhí)拗,勇敢與蠻干、冒險混同起來。他們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發(fā)展,但性格未最后定型。總之,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面貌很不穩(wěn)定,可塑性大,這是心理成熟前動蕩不穩(wěn)的時期。二、遵循親子溝通的基本原則(一)接納孩子心聲原則1.表達接納的態(tài)度:2.以身體語言表達接納:是指經由姿勢、手勢、面部表情或其他動作來表達
7、(二)表達積極傾聽原則父母要扮演積極傾聽的角色,積極的傾聽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孩子會因不斷的傾訴而逐步分析自己的問題,最后找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法,進而變得較自主、負責和獨立。當孩子透露他的心聲時,父母要聽得出孩子是不是遭遇到困難了。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會遭遇到一些困難、失望、挫折與痛苦。解決這些問題若能得到父母的幫助,孩子就會擁有健康的心理,獲得更多的力量與信心。父母在傾聽孩子的說話時,一定要察覺他的問題。孩子要的是父母體會與了解他的感覺,(三)給予適當鼓勵原則適當?shù)匕盐铡肮膭睢钡脑瓌t,溝通的結果多半是能趨于一個積極、正面的行為導向,使親子之間的關系更和諧。鼓勵時要
8、注意以下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