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物理教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物理教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物理教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摘耍: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可以更好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有利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得好,就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地投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究中,從而得到發(fā)展。關鍵詞:物理教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7-0192-021?問題情境的內涵所謂“問題情
2、境”,是把學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氣氛中,訃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過程中主動參與學習。這種學習活動不僅是讓學生將已有的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實際,而且耍在學習過程中有所發(fā)現,獲得新的物理知識和方法。一切能引發(fā)學生探究活動的情境,都可以說是問題情境。物理學習屮的問題情境,可能是教學過程中隨機或偶然產生的,但更多地必須依靠教師的創(chuàng)設和引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設情境的能力,是營造問題情境的首要環(huán)節(jié)。而學生從問題情境的進入到產生自發(fā)探究問題,以及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又必須依靠學生這個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師生
3、的雙邊活動。2?問題情境的特征物理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應具有下列特征:背景材料,生活經驗(或舊知識),興趣和熱情,沖突和生疑。背景材料包括閱讀材料,教師的語言描述和介紹,自然或實驗現象的觀察,教師提供的習題或討論題等。背景材料是學生進入情境的門檻,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了解事情的原委、看清現象的全貌。因此,背景材料又可認為是從情境到問題的奠基石和產生問題的發(fā)源地。生活經驗(或舊知識)包括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主觀想象(可能是錯誤概念)、局限性知識等。它是與背景材料所產生的情境不相適應或產生矛盾之處,是產生問題的導火線。興趣和熱情包括學生對背景
4、材料的關注度、興趣度,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好奇心、參與意識和動手實驗、積極思維、討論交流、相互合作。顯然,它是引發(fā)學生產生認知(經驗)沖突,由問題情境轉化為情境問題的催化劑。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思維、探究、創(chuàng)新的激勵劑。沖突和生疑是指學生通過對背景材料的研究,發(fā)現現有情況與頭腦屮的原有經驗或原有知識Z間的差異、矛盾,并通過多次研究,由對某-舊知識(經驗)的生疑逐步發(fā)展為質疑,發(fā)牛思維、知識質的突破和飛躍,為自己大膽地提出探究的核心問題做好準備。3.物理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3.1在新課導入中設計問題情境。利用演示實驗、小故事、新聞報道、實
5、物、模型和影像資料作為提出問題的載體引入新課,造成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積極期待問題的解決,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不僅簡單易行,而且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述“碰撞”這節(jié)內容前,我們先給學生播放電影《奪寶奇兵》中二世(影片中的主人公)的父親用傘驅趕海鷗撞毀追擊他們的飛機得救的一段后,給出這樣的問題:“海鷗撞毀了高速飛行的飛機,可能嗎?試估算一下海鷗對飛機的撞擊力是多少?”這一物理問題來源于?;顚嶋H,就在我們的身邊,呈現給學牛的不是抽象的模型而是實實在在的物理事實,并且按常理是大不可思議的:生活經驗告訴我
6、們海鷗與飛機相撞,海鷗必“粉身碎骨”,新I口認知產生激烈沖突。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探究原因。若將海鷗與飛機的形狀不考慮,簡化成兩個物體的相撞,撞后“兩物”合二為一,即屬于“完全非彈性碰撞”的物理模型,通過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形式,以“置疑——問題——討論”線索,不斷探究、討論,逐步推進,直到得出結論。極大地提高了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進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3.2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利用趣味性、直觀性強的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牛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積
7、極主動地去分析現象背后的本質。利用該手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吋,教師要善于制造認知沖突,讓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如在《伏安法測電阻》教學中,學生在初中已學過該原理,并做過實驗。高中要討論電流表內接和外接時兩種電路的誤差情況。但是面對這兩種電路,學牛開始反應是冷漠的,因為在他們原有的認知圖式,這兩種電路基本是等價的,所以他們的思維仍處于穩(wěn)定的平衡狀態(tài)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需求,可以通過實驗演示來激化矛盾,打破平衡。采用大型示教電表,分別用兩種電路去測量同一只大電阻的阻值,兩次測岀的數據分別是5.2RQ和2.0kQ,然后乂去
8、測量同一只小電阻,得出的數據分別是5.0Q和3.6Q。懸殊的測量結果,造成了一種外來強烈刺激,學生的思維被迅速地激發(fā)起來,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題的學習,從而順利地完成知識“順應”o3.3通過變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所謂變式,就是在引導學生認識事物屬性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