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文化之花怒放高碑店》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文化之花怒放高碑店 “高碑店村的農民‘富?!?,但這不能代表高碑店村的農民就‘富有’了?!敝Х艺f,“新農村的新型農民應該是物質和精神上的富有者,是文化與文明的結合體?!薄 ∵@是一個曾經的“三無”村莊。但有一位女公仆,卻迎難而上,勇敢地來到這里上任——她就是北京市高碑店鄉(xiāng)高碑店村黨總支書記支芬?! 霸蹧]了地,是摔了泥飯碗,但是如今,我們搞起了文化產業(yè),這是金飯碗?!鄙先魏螅恍囊灰庵\發(fā)展,帶領村里的鄉(xiāng)親們清理河道,想方設法招商引資、以文化帶動經濟,創(chuàng)造出蜚聲國際的文化特色高碑店?! ∪缃瘢Х覔碛兄?/p>
2、全國和市級勞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桂冠。面對多項榮譽的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微笑著說,“其實,榮譽并不重要,鄉(xiāng)親們的收入從2001年的人均4050元到2012年的24590元,這才是我高興的事。” 主政“三無村” 高碑店村自遼代就已建村,元朝時是漕運碼頭、皇糧商品的集散地,盛極一時?! ∪欢?,歷史的輝煌沒能讓它在新時期延續(xù)。1993年,伴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fā)展,讓這個距離東長安街只有8公里,方圓面積僅200多公頃的高碑店村,承擔了更多的城市服務保障功能。轄區(qū)內的大量集體土地被用來建設
3、重點工程,世代靠地為生的高碑店村,逐漸變成了“農村無農業(yè)、農民無耕地、農轉居無工作”的“三無”村。 “高碑店完了,沒有希望了?!背舜迕駛兊陌@,“三無村”面臨的困境還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重視?! ∵@時,47歲的老黨員支芬臨危受命。但能否主持好村子的工作?能否得到村民們的一致信任?支芬也在猶豫?! 斑@個女書記最多干三個月”,這是支芬見到村民后聽到的第一句話。這句話不僅沒有讓支芬放棄,反而讓她更堅定了接管“三無村”的信念?! ≈髡裏o村,支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村容村貌?! 偵先螘r,支芬就立即帶領村里的
4、領導班子,來村里實地考察?! 〉斨Х乙恍型舆呑邥r,一陣陣的惡臭撲鼻而來,讓他們睜不開眼。臨近河邊一堵兩米多高的墻,擋住了他們的去路。身邊的人告訴支芬,這條是通惠灌渠,是通惠河的一條小支流,多年來無人管理,為了擋住這條河搭建了這堵墻……河風飄來的臭味,讓人不敢說話?! ∷腥硕及涯抗馔断蛄酥Х遥Х艺业綁w的一個破損處,堅定地說:“翻過去!”隨即縱身翻了過去。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但他們的眼光更多的是敬仰?! 拔覀儾荒茏尮嗲砂兜拇迕耖L期生活在垃圾堆里。”支芬覺得要發(fā)展,如果不改變臟亂的環(huán)境,是不可
5、能的。支芬的這一提議得到了村里黨員和老干部們的支持?! ‘敃r的高碑店村,河里雜草叢生、垃圾成山、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河岸還有隨意搭建的狗窩、廁所、煤棚子,就憑借一村之力治理灌渠的難度是相當大的:一是灌渠的管理權在通州水利局,治理工作首先要得他們同意;二是垃圾日久年深很難清理;三是要拆除沿岸村民搭建的房屋,遷墓平墳,涉及到群眾的思想工作要做;四是村里無力支付整治灌渠的幾百萬資金?! ”M管如此,支芬還是咬緊了牙,堅定的說了聲“干!” 拿到專家做出的治理方案之后,支芬和總黨支便開始挨家挨戶做工作,講治理灌渠
6、的好處。與此同時,還召開了十幾次會議。會上,支芬耐心地和村民們交心,廣泛爭求村民們的意見,還將治理灌渠的方案和效果圖拿給村民看。在拆除違章建筑的時候,支芬還自掏腰包給一個堅決不同意拆遷的村民補償。 在遷墳這件事情上,刨墳掘墓是村民們的大忌,為了充分表達對死者及家屬的尊重,支芬便在村里專門劃撥一方土地,統(tǒng)一安葬幾百座墳。村里還為各家提供優(yōu)質的松樹苗,組織各家在墳前種松樹,以樹代墓,緬懷先人。一位曾極力反對遷墳的村民現(xiàn)在很欣慰:“現(xiàn)在看不到遍地的墳頭了,一到春天,到處都是綠色,我看到了干部們的一片苦心。”
7、 經過幾番周折,治理通惠灌渠的工程終于在全村的矚目下開工了。隨著治理的深入,全村上下漸漸擰成了一股繩。經過奮戰(zhàn),治理后的灌渠實現(xiàn)了從“垃圾堆”到花園的變身——1.5公里長的水泥路沿河而建,便道上鋪滿了光亮整潔的紅黃彩磚,河上架起了一座古樸典雅的木橋和一座能通汽車的水泥橋?! 」嗲某晒χ卫碓诟纳屏搜睾觾蛇叴迕竦木幼l件的同時也為高碑店村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在支芬不斷的探訪和摸索下,高碑店村后來又興起了遛寵物帶文明鏟的舉措。黨總支、村委會為每戶養(yǎng)寵物的村民都配備了清理寵物糞便的小鐵鏟,號召
8、村民以舉手之勞,來美化村莊環(huán)境。全體村民在積極響應的同時還互相提醒、互相監(jiān)督,已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 如今的通惠灌渠,景美、燈亮、路通、岸綠、水清。村民閑暇之余,會坐到河邊的石凳上享受生活,每每此時,他們都會把對支芬書記的感謝溢于言表。 走文化新路 為了能盡快找到村子發(fā)展的出路,支芬在讓村子舊貌換新顏的同時,還凝結集體的智慧,找尋村子發(fā)展的新突破點?! ≡谝淮沃Р繒h上,村里的一位老人所講述的高碑店村的歷史,為支芬點亮了一盞指路明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