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教師的課程決策意識》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論教師的課程決策意識摘要:教師的課程決策意識就是教師自覺地、積極地進行課程決策的心理傾向,它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制約教師課程決策意識的內(nèi)在因素主要有教師的價值觀、知識觀和教師觀。提高教師的課程決策意識的主要途徑有培訓、交流、反思性實踐、課程研究和文化浸潤。關鍵詞:教師;課程決策;課程決策意識當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是教師(本文中的“教師”指在職的中小學教師)參與課程決策。新課程改革實施遇到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教師參與課程決策的積極性不高,亦即課程決策意識不強。近年來,我國課程理論界已有一些學者提出了教師的課程意識問題并進行了一定的探討,這些探討對深化課程理論
2、的研究和推動課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課程意識的核心乃是課程決策意識,本文試圖對這一核心問題作初步的探討。一、教師課程決策意識的概念及意義要把握課程決策意識的概念,需要先分析課程決策的概念。所謂課程決策(curriculumdecision-making),是指在課程發(fā)展(curriculumdevelopment,又譯“課程開發(fā)”)過程中對教育的目的與手段進行判斷和選擇從而決定學生學習怎樣的課程的過程。我們在課程發(fā)展過程中,要決定學生達到什么學習目標,學習什么學習內(nèi)容,怎樣學習,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等等,這些都是課程決策的過程。整個課程運作過程包括課程決策、課程設計、課程
3、實施和課程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其中課程決策是在課程發(fā)展過程中“作決定”的過程,它是課程權力的集中體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對課程的性質(zhì)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課程決策是在多個層次上進行的,其中典型的層次有國家層次、地方層次、學校層次和課堂層次等。[1]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已成為課程決策的日益重要的參與者,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教師參與課程決策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層次。其一是學校課程管理的層次。一些課程論專家在1989年前后就建議我國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課程改革。[2][3]學校一級的課程管理的一個核心方面是校本課程決策,校本課程決策的參與者是以校長為核心的教師、學生代表、家長
4、代表、社區(qū)代表及起指導作用的專家等人員,其中教師是主體力量。其二是課堂教學的層次。國家、地方、學校并沒有將所有的課程都決定好,在各個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在一定范圍內(nèi)和一定程度上,對特定班級實際學習的課程進行決策。我們經(jīng)??吹?,在同一個學校的同一個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所學的課程并不完全一樣,相互之間存在一些差別,這是因為,教師與學生有一定的權力選擇適合于具體課堂的課程,這就是課堂層次的課程決策。至于課堂課程決策的空間有多大,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在當前我國的課程改革中,這種空間有擴大的趨勢。關于課堂課程決策,國外的學者已有較多的相關研究。例如,課程論專家古德萊德(J.I.Good
5、lad)曾指出有五個層次的課程,即理想的課程、正式的課程、領悟的課程、運行的課程和體驗的課程,后三個層次都部分地與課堂課程決策有關。目前,許多人主張課堂教學過程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而生成課程的過程,這種課程生成過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課堂層次的課程決策。因此,無論從事實上還是從理論上看,都有理由認為課堂層次的課程決策是存在的,這種決策活動主要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其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的課程決策意識就是教師自覺地、積極地進行課程決策的心理傾向。從“意識”一詞和課程決策的基本含義來看,課程決策意識應該包括以下基本內(nèi)涵:教師明確地、自覺地認識到自己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再
6、也不能僅僅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即他人決策的執(zhí)行者,而應該在一定范圍內(nèi)同時是課程的決策者,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決策中起的重要作用,認識到自己參與課程決策的權力與職責;將課程決策與自己的人生價值、專業(yè)地位聯(lián)系起來,自主地在課程決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并形成強烈的課程決策動機;積極地探索提高自己的課程決策能力的途徑,自主提升自己作為課程決策者的素質(zhì)。教師的課程決策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有以下依次遞進的三個方面。第一,教師的課程決策意識是教師的新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過去較長時間內(nèi),我國教師的職責基本上限于執(zhí)行政府決策的課程,教師與泰勒工業(yè)管理模式下的工人一樣,對自己所教的課程沒有什么自主性
7、,其形象可以概括為“教書匠”。而教師參與課程決策,將大大提高教師的自主性,這是教師專業(yè)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將使教師得以展現(xiàn)出新的形象。而這一點的真正顯現(xiàn),是以教師自覺地課程決策意識為前提的,因為,如果教師對課程決策的參與不是自發(fā)的或是被迫的,完全是出于教育行政部門的命令,那么教師的形象與過去相比,不會發(fā)生實質(zhì)性的改變。教師只有主動參與決策,才能提高其專業(yè)自主性。第二,教師的課程決策意識是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決策活動的前提。當前我國的中小學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參與課程發(fā)展,其中關鍵的一步就是參與課程決策。人們對課程改革實際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