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jīng)講錄》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應(yīng)用文檔-天天文庫。
1、《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jīng)》講錄釋凈空法師講述各位大德、各位同修:今天盛逢觀世音菩薩圣誕,我們在貴團的新道場實現(xiàn)講經(jīng)法會。這次我們選擇的是凈士宗第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觀音菩薩是西方三圣之一。作為慶祝菩薩的圣誕,意義特別的殊勝,也非常的稀有。先說一說講經(jīng)的因緣。我們用因緣代替玄義。這次預定一個月把這部經(jīng)大家。去年元旦我離開了此地。上一次的時間雖然短,但我們結(jié)的緣非常深,也非常的殊勝。所以常常想念這邊的同修。希望把凈士大經(jīng)介紹給大家。佛法常講”一切法不離因緣”。佛教的興起,因緣無量。無量因緣中當然有一最重要的因緣,那就是《法華》
2、常講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一大事因緣就是諸佛世尊出現(xiàn)在世間的目的,就是教會我們悟入佛知佛見。佛之知見簡單地說,就是正知正見。如果不悟入佛知佛見,我們的思想、見解總有偏差。總免不了錯誤。這些偏差和錯誤就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痛苦,因為我們的想法看法偏差錯誤了,所以我們的道德當然也錯誤了。錯誤的道德就是佛門常說的造業(yè)。既然造業(yè),那一定有果報。作業(yè),苦永遠在那里循環(huán)、不斷。這就是六道輪回的根本原因。十法界六道是事實,絕不是佛教說出來嚇人的。這些年來,外國許多科學家逐漸證明確實有輪回。我去年在加拿大遇到一個外國人,他相信有六道輪回。有人問
3、他:你是不是佛教徒?他說不是,是基督教徒。他說佛教講的六道輪回是真的,一點不錯,有許多科學的依據(jù)。自古以來,有許多人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nèi)绾纬隽垒喕?。這是一樁大事情。世間的宗教家、科學家、哲學家,許許多多的難題他們都能解決,唯獨生死輪回沒法子解決。也就是說升天他們有辦法做到。印度過去的宗教,他們有能力升到色界天、無色界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但是沒有辦法突破輪回。也正因為如此,佛才出現(xiàn)于世。佛到此世間的目的是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一切眾生生死的根本。升天不能解決問題。天上壽命長、福報大是事實,但決不是永生。佛說,天有二
4、十八層,最高的是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是個天文數(shù)字。我們很難算得出來。但是到了八萬大劫還是要輪回,向下面墮落,他不能再升了。佛是不是把我們帶出輪回去呢?不是的。如果說佛能把我們帶出六道,這是神話,不是事實。佛告訴我們,佛沒有能力把我們帶出輪回。佛有什么法呢?佛說道:輪回是我們自己造的,解鈴還須系鈴人,這個問題要你自己來解決,旁人沒有辦法代你解決。就是佛菩薩也不行。輪回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是我們迷了才造成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即我們迷惑顛倒了才有了輪回。佛在《華嚴經(jīng)》上一句話把這個問題說穿了:“一切眾生皆有如
5、來智慧德相。”這話很了不起?。∫磺斜娚斎话ㄎ覀儽救嗽趦?nèi)。我們個個有和佛一樣的究竟圓滿的智慧。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xiàn)的。其實我們在《華嚴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上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相好都和佛完全一樣!現(xiàn)在我們?yōu)槭裁醋兊眠@么丑陋?這么沒有智慧呢?“皆因執(zhí)著妄想而不能證得”。我們的病根就是妄想執(zhí)著。我們本來住在一真法界、清凈國土,是佛,現(xiàn)在變成了凡夫,在這里搞六道輪回,苦不堪言。諸位要知,妄想就是迷惑顛倒,執(zhí)著就是以假為真,故吃大虧,無始劫來生生
6、世世搞六道輪回。當然每位同修天堂也曾經(jīng)去過,地獄也住過很長的時間,現(xiàn)在到人間來,都忘掉了。你如果能回憶過去,你就曉得在天堂、地獄打過多少滾。所以佛在經(jīng)上說,證果的阿羅漢有神通,知過去五百世,想到過去曾經(jīng)在地獄里受的苦,身上就流汗,而且汗帶血??植赖竭@種地步!真是心有余悸??!我們凡夫不知道過去世,忘得干干凈凈。佛把病根告訴我們。解決的辦法是什么呢?破除迷信!用智慧!所以佛法自始至終中有一個目的,叫我們開智慧。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佛說:一切眾生皆如來智慧??梢娭腔凼悄阕约罕緛碛械?。智慧現(xiàn)前就能照破無明,六道輪回就沒有了?!缎慕?jīng)》說:
7、“照見五蘊皆空“,一切苦難者沒有了。這才是真正合情合理的說法,才是一個決定沒有迷信的說法。我們大家聽了很合情很合理才樂意去做?;謴捅居械闹腔鄣履埽欢ㄒ啃扌械墓Ψ?。什么叫修行?行就是行為。行為就是造作。造作行為可以說無邊無量。釋迦牟尼佛很聰明,他把許許多多的行為歸納成三大類。第一類是心理行為,你的思想見解,起心動念;第二類是言語,是口的行為。言語是非常重要的行為。孔夫子把它作為教學的第二個科目,第一科目是德行。第三大類是身體的動作,行為。用身、口、意三個范圍就把我們所有的行為包括了。修行就是修正行為。我們的想法看法錯誤,就是心
8、理行為不當,要把它修正過來;我們的言語不合法不合理,也是錯誤的,要把它修正過來;我們的身體造作不合法度,也要把它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身、語、意三業(yè)的行為。諸位同修要記住,修行絕對不是說在佛菩薩面前念經(jīng),禱告,磕頭。這些不重要。你真正能夠做到身,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