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高考模擬預測語文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綿陽南山中學2023年高考仿真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鄉(xiāng)土美術”是當代中國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領域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潮與現象。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尤其是左翼美術運動及革命美術誕生以來,“鄉(xiāng)土美術”一直以視覺圖像的方式緊隨現代中國的社會變革與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提出,中國當代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鄉(xiāng)土敘事”也隨之出現一種“生態(tài)轉向”現象:鄉(xiāng)村、城市、工業(yè)、環(huán)境等題材的圖像敘事,呈現出更為強烈的生態(tài)觀念意識。②對環(huán)境問題的批判,是“生態(tài)轉向”的主線。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與惡化,中國藝術家敏銳地察覺到這種現象,并將其表現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對動物權利的確立與保護,也是“生態(tài)轉向”的重要內容。大量藝術作品都反映出中國當代美術創(chuàng)作中滲透著對人與動物關系的反思與重構。占山的“眾生”系列,延續(xù)著中國傳統文化“眾生平等”“萬物一體”的倫理學立場。雕塑家曹暉“揭開你”系列作品,以牛、豬、羊等動物為對象,通過超級寫實性的雕塑語言,精細而逼真地揭開動物作為“他者”的表皮。③對消費欲望的克制,是“生態(tài)轉向”的精神指向。抑制過度消費的欲望,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成為中國當代生態(tài)美術的重要藝術傾向。魏懷亮以中國傳統繪畫為切入點,將高速公路、交通標識等現代生活元素符號挪用到中國傳統水墨圖像當中,重點表現現代城市與交通設施占用自然環(huán)境的飛速擴張所引發(fā)的社會現象,引導人們思考現代社會發(fā)展對自然生態(tài)帶來的創(chuàng)傷。如果說占山、王家增、余明等將憂慮的目光轉向了干涸大地、工業(yè)廢墟、生產與生活垃圾,那么,尚揚的“大風景”系列和“董其昌計劃”系列則進一步從人類中心主義和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立場中退卻出來,試圖遏制現代人過度生產、制造與消費的瘋狂欲望。④對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重建,是“生態(tài)轉向”的主旨所在。德國當代思想家尤爾根·哈貝馬斯曾提出,“把自然看作生存伙伴”。經過以人類中心主義為核心的現代化,中國文化開始重視重續(xù)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精神,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從鄉(xiāng)土藝術發(fā)展趨向看,從批判現實主義的社會反思和悲情書寫,到人本主義式的生命頌歌和審美主義的風光描繪,中國當代鄉(xiāng)土繪畫最后必然向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意味逐漸轉型:一種展現天地人文和諧相處的“新鄉(xiāng)土繪畫”出場。
1⑤作為現當代中國美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當代“鄉(xiāng)土美術”和“鄉(xiāng)土敘事”在主題性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過程中,已經發(fā)生了視覺形態(tài)與精神內涵的“生態(tài)轉向”。值得期待的是,隨著社會發(fā)展模式的變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中國當代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鄉(xiāng)土敘事”,將更加自覺地完成向“新鄉(xiāng)土美術”話語的“生態(tài)轉向”。(摘編自彭彤《鄉(xiāng)土敘事的“生態(tài)轉向”》)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導致了“鄉(xiāng)土美術”呈現出以圖像敘事來表現中國社會現代性變革與實踐的特點。B.中國傳統文化中“眾生平等”的倫理學立場,為占山的“眾生”系列作品提供了批判環(huán)境問題的思想基礎。C.魏懷亮以中國傳統繪畫為切入點,表現當前社會現象,才使得人們開始思考社會發(fā)展對自然生態(tài)造成的創(chuàng)傷。D.從批判現實主義的社會反思到人本主義式的生命頌歌,“鄉(xiāng)土敘事”完成了向“新鄉(xiāng)土美術”話語的“生態(tài)轉向”。2.下列對原文論證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整篇文章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圍繞“生態(tài)轉向”,從主線、精神指向、主旨三方面展開,較深入地闡述和揭示了本文的主題。B.在文章第③段中,作者將占山、余明等人的作品和尚揚的作品進行正反對比,以此說明尚揚的作品更加注重對消費欲望的克制。C.文章為更具體形象地論述“生態(tài)轉向”,使用例證法和引證法。其中,引用哈貝馬斯的話,用來說明鄉(xiāng)土藝術發(fā)展的實踐方向。D.不論是對環(huán)境問題的批判,還是對消費欲望的克制,亦或是重建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系,都體現出了“鄉(xiāng)土美術”強烈的生態(tài)觀。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當代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鄉(xiāng)土敘事”逐漸呈現出的“生態(tài)轉向”趨勢,與我國的基本政治形勢密切相關。B.從人類中心主義和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立場退出來,是人們在自己的欲望傷害了自然之后,做出的一種積極嘗試。C.當代“鄉(xiāng)土美術”和“鄉(xiāng)土敘事”完成視覺形態(tài)與精神內涵的“生態(tài)轉向”,還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D.作者認為,只要批判了環(huán)境問題,克制了消費欲望,那么重建人與自然和諧的關系就會相應地實現?!敬鸢浮?.B2.B3.D【解析】【1題詳解】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導致了‘鄉(xiāng)土美術’呈現出以圖像敘事來表現中國社會現代性變革與實踐的特點”錯。由原文“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尤其是左翼美術運動及革命美術誕生以來,鄉(xiāng)土美術一直以視覺圖像的方式緊隨現代中國的社會變革與實踐”可知,五四新文化運動是鄉(xiāng)土美術以視覺圖像的方式緊隨現代中國的社會變革與實踐的條件,并不是原因。C.“才使得人們開始思考社會發(fā)展對自然生態(tài)造成的創(chuàng)傷”錯。由原文“魏懷亮以中國傳統繪畫為切入點……從而引導人們思考現代社會發(fā)展對自然生態(tài)帶來的創(chuàng)傷”可知,是魏懷亮通過這種方式引導人們思考現代社會發(fā)展對自然生態(tài)帶來的創(chuàng)傷,是目的,不是魏懷亮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的結果。D.“‘鄉(xiāng)土敘事’完成了向‘新鄉(xiāng)土美術’話語的‘生態(tài)轉向’”錯?!啊l(xiāng)土敘事’完成了向‘新鄉(xiāng)土美術’話語的‘生態(tài)轉向’”錯,由原文“將更加自覺地完成向‘新鄉(xiāng)土美術’話語的‘生態(tài)轉向’”可知,選項將原文中的“將更加自覺地完成”表述成了已經“完成”。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B.“作者將占山、余明等人的作品和尚揚的作品進行正反對比”錯。由原文“如果說占山、王家增、余明等將憂慮的目光轉向了干涸大地、工業(yè)廢墟、生產與生活垃圾,那么,尚揚的“大風景”系列和“董其昌計劃”系列則進一步從人類中心主義和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立場中退卻出來,試圖遏制現代人過度生產、制造與消費的瘋狂欲望”可知,占山、余明等人的作品和尚揚的作品不是對比,是用占山等人的事例引出尚揚的事例,說明尚揚的作品更加注重對消費欲望的克制,以此來論證“生態(tài)轉向”的精神指向。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只要批判了環(huán)境問題,克制了消費欲望,那么重建人與自然和諧的關系就會相應地實現”錯。文章從三個方面“對環(huán)境問題的批判,是‘生態(tài)轉向’的主線”“對消費欲望的克制,是‘生態(tài)轉向’的精神指向”“對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重建,是‘生態(tài)轉向’的主旨所在”來闡述和揭示本文的主題,是并列關系,不是條件關系。故選D。(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
3螞蟻如今被分成19個亞科。到目前為止,在所有昆蟲群體中,它們表現出的適應多樣性最令人印象深刻。這是螞蟻在其約1.2億年的進化史中進化而來的。在這一進化過程中,單個螞蟻的腦容量可能已經被拓展到了極限。當個體進化達到一定程度,進化線就會轉而在社會組織方式上發(fā)展出優(yōu)勢。行軍蟻、編織蟻、切葉蟻的驚人壯舉并非源于單個群落成員的復雜行為,而是眾多同巢“工友”共同協作的結果。如果你想觀察一只游離于其群落之外的螞蟻,這只螞蟻的表現會令觀者大失所望。游離于群落之外的螞蟻根本就不是螞蟻。(摘編自伯特·霍爾多布勒《螞蟻的社會》,有刪改)材料二:不管螞蟻將來是否成為蟻后,都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階段的發(fā)育,稱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工蟻會服侍在蟻后的周圍,接住產下來的卵,并立即搬到孵化房進行孵化。卵會在幾天之內孵化出幼蟲,幼蟲初生運動能力很弱,需要由工蟻來搬動或喂養(yǎng)。幼蟲蛻過幾次皮以后,逐漸成熟就可以化蛹了。多數的螞蟻幼蟲會在繭里面羽化成為成蟲。由于運動能力差,幼蟲在結繭的時候需要工蟻的協助。工蟻要用巢土幫助它搭建出一個空間在里面吐絲結繭。等繭子做好后,工蟻還要將繭子打掃干凈。蛹期是一個長長的休眠,幼蟲已經有了螞蟻成蟲的形態(tài)。蛹期結束后,剛羽化成形的成蟲要從繭子里出來時,外面的工蟻要把繭子給撕破,然后為它清潔身體,這只新的螞蟻才算是誕生了。從此,新工蟻就開始承擔家務活了。螞蟻世界里在前線沖鋒的是一些老殘螞蟻,一些螞蟻甚至老到很難找到歸巢的路了,但它們依然為巢穴戰(zhàn)斗著,風燭殘年的它們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實現著對群體的價值。(摘編自冉浩《螞蟻之美:進化的奇景》,有刪改)材料三:研究顯示,負責高級認知功能的蘑菇體和負責處理氣味信息的細胞在工蟻里豐度極高,這意味著工蟻傾向于嗅覺感知和處理復雜信息,擁有靈活的行為策略;雄蟻大腦的細胞組成趨勢與工蟻相反,這與它僅擔負交配職責而完全不參與蟻巢其他工作的行為相關;處女繁殖蟻和蟻后具有中間形態(tài)的大腦,意味著它們具有相對全面的行為模式。在處女繁殖蟻交配后轉變?yōu)橄伜蟮倪^程中,視葉細胞類群的豐度降低,多巴胺細胞及其下游神經肽細胞豐度增加,一類具有神經保護功能的膠質細胞豐度也顯著增加。這揭示了蟻后成熟過程中調控生理、行為發(fā)生劇烈變化的神經機制,大腦細胞類群的變化和神經環(huán)路的重塑決定了其職責功能的轉變及壽命的極度延長。
4(摘編自《螞蟻社會分工的神經機制被揭示》,《光明日報》)4.下列對材料二中螞蟻“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的梳理,正確的一項是()A.B.C.D.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螞蟻的生活方式是在其約1.2億年的進化史中進化而來的,與此相關,在所有昆蟲群體中,螞蟻是最能適應多樣性生活環(huán)境的。B.螞蟻的腦容量拓展到極限后,進化線就會轉移到社會組織方式上,從而在蟻群不同類別的螞蟻大腦中出現不同的細胞組成趨勢。C.螞蟻的“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要經過4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時間并不一致,其中時間最短的階段是卵的孵化過程,最長的階段是蛹期。D.不同的細胞豐度、細胞組成趨勢、大腦形態(tài)、大腦細胞類群,會影響到螞蟻的分工、行為模式,甚至影響職責功能及壽命的變化。6.為什么說“游離于群落之外的螞蟻根本就不是螞蟻”?這對我們有何啟示?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分析?!敬鸢浮?.B5.D6.原因:①螞蟻的進化與生活主要在社會組織方式上體現出優(yōu)勢,單個螞蟻的表現往往會令觀者失望,螞蟻們的壯舉并非源于單個群落成員的復雜行為,而是共同協作的結果。②從出生到死亡,每個螞蟻都在不同的分工中,實現著群體的價值,單個的螞蟻如果缺少幫助,甚至完成不了從卵到成蟲的過程。啟示:人類也是一個群體,單個的人很難完全發(fā)揮自身的價值,只有將自己融人社會,為集體奉獻自己的力量,才能實現自身的群體價值,讓人類成為一個和諧而有力量的整體?!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理解材料內容的能力。A.順序不正確,應為“卵、幼蟲、蛹、成蟲”。C.“工蟻幫助幼蟲蛻皮”錯。原文的表述是“幼蟲蛻過幾次皮以后,逐漸成熟就可以化蛹了”,“工蟻幫助幼蟲蛻皮”于文無據。
5D.“蟻后對卵進行孵化”錯。原文的表述是“工蟻會服侍在蟻后的周圍,接住產下來的卵,并立即搬到孵化房進行孵化”,可見是“搬到孵化房進行孵化”,并非“蟻后對卵進行孵化”。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和分析材料內容的能力。A.“最能適應多樣性生活環(huán)境”錯。原文的表述是“到目前為止,在所有昆蟲群體中,它們表現出的適應多樣性最令人印象深刻。這是螞蟻在其約1.2億年的進化史中進化而來的”,“它們表現出的適應多樣性最令人印象深刻”不等于它們“最能適應多樣性生活環(huán)境”。B.“到極限后”“從而在蟻群不同類別的螞蟻大腦中出現不同的細胞組成趨勢”錯誤。根據材料一“在這一進化過程中,單個螞蟻的腦容量可能已經被拓展到了極限。當個體進化達到一定程度,進化線就會轉而在社會組織方式上發(fā)展出優(yōu)勢”和材料三“雄蟻大腦的細胞組成趨勢與工蟻相反……”可知,原文所得是“可能已經被拓展到了極限”,而且材料也并未表明是因為螞蟻的腦容量的拓展而導致“在蟻群不同類別的螞蟻大腦中出現不同的細胞組成趨勢”。C.“最長”“最短”錯,原文只是說“卵會在幾天之內孵化出幼蟲……蛹期是一個長長的休眠……這只新的螞蟻才算是誕生了”,文章并未明確指出“最短”“最長”的階段。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運用材料內容的能力。解析原因:由材料一“當個體進化達到一定程度,進化線就會轉而在社會組織方式上發(fā)展出優(yōu)勢……并非源于單個群落成員……而是眾多同巢‘工友’共同協作的結果……令觀者大失所望”可知,當螞蟻個體進化到一定程度時,它們的進化線會由個體的進化,轉向在社會組織方式上發(fā)展,游離于群落之外的螞蟻表現往往會令觀者失望;由材料二“剛羽化成形的成蟲要從繭子里出來時,外面的工蟻……為它清潔身體”“風燭殘年的它們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實現著對群體的價值”可知,螞蟻的一生都處在不同的群體分工之中,它們的活動都需要群體協助,在群體中發(fā)揮它們的個體價值,單個螞蟻如果缺少同伴的幫助,甚至完成不了從卵到成蟲的過程。
6啟示:通過分析三則材料內容可知,螞蟻是群體生物,且每個螞蟻從出生到死亡都在為群體創(chuàng)造價值。人類也是群體生物,這一點和螞蟻類似,因此可以從在集體中實現個人價值的角度談啟示。(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我的母親老舍①一歲半,我把父親“克”死了。假若我沒有這樣的一位母親,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個折扣了。②兄不到十歲,三姐十二三歲,我才一歲半,全仗母親獨力撫養(yǎng)。為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綠瓦盆。她做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晚間,她與三姐抱著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③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么窘,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舅父與表哥們往往是自己掏錢買酒肉食,這使她臉上羞得飛紅,可是殷勤的給他們溫酒做面,又給她一些喜悅。遇上親友家中有喜喪事,母親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凈凈,親自去賀吊,份禮也許只是兩吊小錢。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盡管生活是這么清苦,因為自幼兒看慣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④她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她會給嬰兒洗三——窮朋友們可以因此少花一筆“請姥姥”錢。她會刮痧,她會給孩子們剃頭,她會給少婦們絞臉……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應。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可是,母親并不軟弱。她那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tài)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⑤我入學之后,三姐結了婚。母親對兒女是都一樣疼愛的,但是假若她也有點偏愛的話,她應當偏愛三姐,因為自父親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親和三姐共同撐持的。三姐是母親的右手。但是母親知道這右手必須割去,她不能為自己的便利而耽誤了女兒的青春。當花轎來到我們的破門外的時候,母親的手就和冰一樣的涼,臉上沒有血色——那是陰歷四月,天氣很暖。大家都怕她暈過去。可是,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⑥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學校,家中只剩母親自己。她還須自曉至晚的操作,可是終日沒人和她說一句話。新年到了,正趕上政府倡用陽歷,不許過舊年。除夕,我請了兩小時的假。由擁擠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爐冷灶的家中。母親笑了。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7街上是那么熱鬧,我卻什么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⑦兒女的生命是不依順著父母所設下的軌道一直前進的,所以老人總免不了傷心。我廿三歲,母親要我結了婚,我不要。我請來三姐給我說情,老母含淚點了頭。我愛母親,但是我給了她最大的打擊。時代使我成為逆子。廿七歲,我上了英國。為了自己,我給六十多歲的老母以第二次打擊。在她七十大壽的那一天,我還遠在異域。那天,據姐姐們后來告訴我,老太太只喝了兩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說出來。⑧七七抗戰(zhàn)后,我由濟南逃出來。母親怎樣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帶來不好的消息,告訴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母親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寫去祝壽的信,算計著會在壽日之前到達。信中囑咐千萬把壽日的詳情寫來,使我不再疑慮。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勞軍的大會上回來,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讀。就寢前,我拆開信,母親已去世一年了?、嵘悄赣H給我的。我之所以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yǎng)的。我之所以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么呢?心痛!心痛!(有刪改)文本二:大堰河,為了生活,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開始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曬好那些大豆和小麥,大堰河,為了生活,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節(jié)選自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8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是回憶性寫人散文,運用記敘、描寫等多種手法,塑造在苦難中保持傳統美德的母親形象。B.三姐出嫁時,母親“掙扎”“咬嘴唇”“扶門框”,表現母親既不舍又不想耽誤女兒的矛盾心情。C.“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表現了母親為了一家人的衣食含辛茹苦的付出和不堪重負的處境。D.文本二寫大堰河的勞動場面,既表現了底層勞動婦女的艱辛,又飽含作者對她的美好品質的贊美。8.文本一中作者有哪些動人的感情融入在母親生平事跡中?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詩文有別。同樣是寫勞動婦女的經典作品,兩文在人物塑造方法、敘事方式、語言特點上都有所不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敬鸢浮?.C8.①愛戴與贊美。文本通過典型事件,如洗衣服,縫補衣服,寧愿獨自扛起家庭重擔也不愿意耽誤女兒青春等事件,突出母親的勤勞、含辛茹苦以及對子女深沉的愛。②敬佩與感恩。文本通過敘述母親對我習慣、性格、品質的影響,蘊含了我對母親的敬佩和感恩。③痛苦與歉疚。文本通過回憶我離開家鄉(xiāng)后一直怕收到家信,表現我未能盡孝的痛苦。母親七十大壽和過世時,我沒有陪伴在身邊,她去世的消息也是我后來才得知的,心中倍感歉疚。9.①人物塑造方法:文本一正側結合,綜合運用神態(tài)、動作等描寫手法正面塑造母親的形象,并通過我的感受側面烘托母親的形象;文本二鋪排典型的勞動細節(jié),刻畫了大堰河勤勞樂觀、疼愛乳兒的形象。②敘事方式:文本一主要按時間順序展開敘事,回顧了母親不平凡的一生;文本二則通過時空跳躍、畫面組接敘寫人物。③語言特色:文本一多用白描手法和嘮家常式的口語,以散句為主,語言明白曉暢,樸實無華;文本二通過形象化的語言,運用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整散句結合,生動形象?!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鑒賞能力。C.“不堪重負的處境”錯誤。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因為為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可以看出母親勞動的艱辛及母親的堅韌品格,但文中并沒有體現不堪重負的處境。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信息以及概括作者情感的能力。
9由原文“兄不到十歲,三姐十二三歲,我才一歲半,全仗母親獨力撫養(yǎng)。為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母親對兒女是都一樣疼愛的,但是假若她也有點偏愛的話,她應當偏愛三姐,因為自父親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親和三姐共同撐持的。三姐是母親的右手。但是母親知道這右手必須割去,她不能為自己的便利而耽誤了女兒的青春。當花轎來到我們的破門外的時候,母親的手就和冰一樣的涼,臉上沒有血色——那是陰歷四月,天氣很暖。大家都怕她暈過去??墒?,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可知,文本通過典型事件,如洗衣服,縫補衣服,寧愿獨自扛起家庭重擔也不愿意耽誤女兒青春等事件,突出母親的勤勞、含辛茹苦以及對子女深沉的愛,從而體現出作者對母親的愛戴和贊美之情。由原文“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么窘,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舅父與表哥們往往是自己掏錢買酒肉食,這使她臉上羞得飛紅,可是殷勤的給他們溫酒做面,又給她一些喜悅。遇上親友家中有喜喪事,母親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凈凈,親自去賀吊——份禮也許只是兩吊小錢。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盡管生活是這么清苦,因為自幼兒看慣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應。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墒?,母親并不軟弱。她那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tài)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可知,文本通過敘述母親對我習慣、性格、品質的影響,蘊含了我對母親的敬佩和感恩。由原文“在她七十大壽的那一天,我還遠在異域。那天,據姐姐們后來告訴我,老太太只喝了兩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說出來”“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勞軍的大會上回來,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讀。就寢前,我拆開信,母親已去世一年了”可知,文本通過回憶我離開家鄉(xiāng)后一直怕收到家信,表現我未能盡孝的痛苦。母親七十大壽和過世時,我沒有陪伴在身邊,她去世的消息也是我后來才得知的,心中倍感歉疚?!?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特色、進行比較閱讀的能力。人物塑造方法:由原文“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綠瓦盆。她做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晚間,她與三姐抱著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舅父與表哥們往往是自己掏錢買酒肉食,這使她臉上羞得飛紅,可是殷勤的給他們溫酒做面,又給她一些喜悅”可知,文本一綜合運用神態(tài)、動作等描寫手法正面塑造母親的形象。由原文“她那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tài)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可知,通過“我”的感受側面烘托了母親的形象,所以文本一在人物塑造上,采用正側結合的手法。由原文“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曬好那些大豆和小麥”可知,文本二鋪排典型的勞動細節(jié),刻畫了大堰河勤勞樂觀、疼愛乳兒的形象。
10敘事方式:文本一中“一歲半”“我入學之后”“廿三歲”“廿七歲”“七七抗戰(zhàn)后”“十二月二十六日”這些詞語表明文本主要按時間順序展開敘事,回顧了母親不平凡的一生。文本二“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曬好那些大豆和小麥”,則通過時空跳躍、畫面組接敘寫人物。語言特色:文本一沒有進行渲染,而是多用白描手法和嘮家常式的口語,以散句為主,語言明白曉暢,樸實無華。文本二“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曬好那些大豆和小麥”,通過形象化的語言,運用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整散句結合,生動形象。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高皇帝五年,齊人婁敬戍隴西,過洛陽,見齊人虞將軍曰:“臣愿見上言便宜事”。虞將軍欲與鮮衣,婁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禍,衣褐見,不敢易?!庇輰④娙胙陨?,上召見,賜食已而問,敬對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本丛唬骸氨菹氯√煜拢c周室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余世。成王即位,周公之屬傅相,乃營成周洛邑,以為天下中,諸侯四方納貢職,道里均矣。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務德以致人,不欲恃險阻,令后世驕奢以虐民。今陛下起豐擊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徑往卷蜀漢,定三秦,與項羽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使天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哭泣之聲未絕,傷夷者未起,而欲比隆成康周公之時,臣竊以為不侔矣。且夫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困,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謂天府。陛下入關而都,山東雖亂,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备呋实垡?,問左右大臣,皆山東人,故多勸上都洛陽:“東有成皋,西有崤、澠,倍河海,向伊、洛,其固亦足恃,且周王數百年,秦二世而亡,不如都周?!绷艉顝堊臃吭唬骸奥尻栯m有此固,國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狹,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守一隅,東向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婁敬說是也。”于是高皇帝即日駕,西都關中,由是國家安寧。關東之兵,雖百萬之師猶不能以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關中之固也。(節(jié)選自劉向《新序·善謀下第十》,有刪改)
11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雖A百B萬C之D師E猶F不G能H以I為J害K者L由M保N仁O德P之Q惠R守S關T中U之V固W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便宜”,文中指方便、適宜與成語“便宜從事”中“便宜”的含義相同。B.“肝腦涂地”,文中指百姓慘死,含貶義,與今天現代漢語中廣泛使用的意思不同。C.“且夫秦地被山帶河”與“襟三江而帶五湖”(《滕王閣序》)中“帶”的含義相同。D.“東向制諸侯”與“履至尊而制六合”(《過秦論》)兩句中“制”的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虞將軍想讓婁敬換上美服之后再去見皇帝,但婁敬堅決不肯;見到皇帝之后,婁敬談古論今慷慨陳詞,反對定都于洛陽。B.類敬向皇帝陳述了周王朝由興起到繁盛的過程,強調了實施仁政對于國家興亡的重要意義,同時說明建都秦地的優(yōu)勢。C.高皇帝就建都一事征求大臣意見,多數大臣傾向于建都洛陽,其根本原因是擔心重蹈秦朝未建都洛陽二世而亡的覆轍。D.張良認為關中地勢險固,沃野千里,方便運輸天下物資和軍需,是真正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這與婁敬的意見相似。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凡居此者,欲令周務德以致人,不欲恃險阻,令后世驕奢以虐民。(2)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謂天府?!敬鸢浮?0.ELR11.A12.C13.(1)大凡在這里建都的,都想要周全地致力于對百姓實施德政來招納人才,不希望倚仗地理形勢的險要,讓后代驕橫奢侈,禍害百姓。(2)憑借著秦國原有的底子,依托非常良好肥沃的土地,這就是所說的物產豐饒之地啊?!窘馕觥?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即使是百萬大軍,也不能危害國家,是因為普施仁政、給人民恩惠和謹守關中的險固地勢啊?!半m……猶……”是表假設關系的關聯詞,故兩個分句間應斷開,即在“猶”的前面斷開,故選E;“……者……也”為判斷句式,故在“者”后面需停頓,“由”,連詞,因為,由于,放在句首,故選L;
12“保仁德之惠”“守關中之固”都為完整的動賓結構,“保仁德之惠”與“守關中之固”的中間應斷開,故選R。故選ELR?!?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含義相同”錯?!氨阋恕保汉锰?方便合適。句意:臣下希望見一見圣上,談談有利于治國建議/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采取恰當的辦法進行處理,不需請示。B.正確?!案文X涂地”文中古義,形容死得凄慘;今義,多指竭盡忠誠,甘愿犧牲。句意:使天下人民遍地流血/肚腹、頭顱都破裂,內臟與腦漿都流在地上。C.正確?!皫А?,都是意動用法,以……為帶。句意:況且秦地以山為被,以河為帶/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D.正確?!爸啤保际强刂频囊馑?。句意:就可控制東方諸侯/登上皇帝的寶座來控制天下。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其根本原因是擔心重蹈秦朝未建都洛陽二世而亡的覆轍”錯。根據“高皇帝疑,問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洛陽”可知,大臣傾向于建都洛陽是因為他們大多是崤山以東人。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居”,建都;“務”,致力于;“致”,招納;“恃”,倚仗、依靠;“虐”,虐待,禍害。(2)“因”,依靠、憑借;“故”,原來就有的底子;“資”,依托、依靠、憑借;“此謂……”,判斷句式。參考譯文:漢高祖五年,齊地人婁敬戍守隴西,經過洛陽,拜見齊人虞將軍說:“臣希望見一見圣上,談談有利于治國的事情?!?/p>
13虞將軍想給他換上美服,婁敬說:“臣下穿著絲綢衣服,就穿絲綢衣服見圣上;穿著粗麻布衣服,就穿粗麻布衣服見圣上,不敢換衣服?!庇輰④娺M去跟皇上報告,皇上召見婁敬,賞飯以后問他有什么事,婁敬答道:“陛下建都洛陽,難道想和周王朝比誰更興隆嗎?”皇上說:“是?!眾渚凑f:“陛下得天下的途徑和周王朝不一樣。周王朝的祖先從后稷開始,就被帝堯封在邰這個地方,積德行善十余世。成王繼承天子之位,周公等人輔佐,才在洛邑營建成周王城,作為天下的中心,諸侯從四面八方來進貢,路途遠近都差不多。有仁德的容易稱王,沒有仁德的容易滅亡。大凡在這里建都的,都要周全地致力于對百姓實施德政來招納人才,不希望倚仗地理形勢的險要,讓后代驕橫奢侈,禍害百姓?,F在陛下從豐縣起兵,攻下沛縣,收繳了三千人馬,靠這支力量一往直前,席卷蜀漢,平定三秦,與項羽大戰(zhàn)七十場,小戰(zhàn)四十場,使天下人民遍地流血,父子兄弟拋尸荒野,死傷無數,哭泣的聲音此起彼伏,受傷的人無人照料,而想和周成王、康王、周公時代比興隆,臣私下認為實在比不上。況且秦地以山為被,以河為帶,四面險阻,可以作為堅固的防御,突然有什么意外變故,馬上可以準備百萬大軍。憑借著秦朝原有的底子,依托非常良好肥沃的土地,這就是所說的物產豐饒之地啊。陛下入關建都,縱然崤山以東出了亂子,秦國舊地仍可保全為己所有。”高皇帝拿不定主意,問身邊的人和大臣,他們多是崤山以東出生的,所以大都勸圣上建都洛陽,他們說:“洛陽東有成皋關,西有崤山、澠水,北靠黃河,南對伊水、洛水,其防衛(wèi)之牢固也是靠得住的,況且周朝在這里稱王幾百年,秦朝兩代就亡國,不如在周建都。”留侯張良說:“洛陽雖說也有險要的地勢,但不過幾百里,地域狹小,四面都容易受到攻擊,這不是用武之地。而關中左有崤山、函谷關,右有隴山、岷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的豐富物產,北有胡苑(多產良馬)的便利,三面險阻,只要據守一方,就可控制東方諸侯。諸侯各安其位,黃河、渭水運輸天下物資,送到西面,供給首都。諸侯發(fā)動叛亂,順流而下,足以輸送士兵和軍需,這就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啊。婁敬說的是對的。”于是高皇帝馬上命令準備車駕,向西在關中建都,因此國家安寧。關東諸侯的兵馬,即使是百萬大軍,也不能危害國家,是因為皇帝普施仁政、給人民恩惠和謹守關中的險固地勢啊。(節(jié)選自劉向《新序·善謀下第十》,有刪改)(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不睡文天祥頻搔白首強憂煎,細雨青燈思欲顛。南北東西三萬里,古今上下幾千年。只因知事翻成惱,未到放心那得眠。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頻搔白首”是詩人憂心如焚的表現。古人常以“搔首”表達憂思之重,如杜甫的“白頭搔更短”就是如此。B.“細雨”句寫雨聲中青燈下,詩人思緒紛亂夜深不寐的情形,畫面感強;且又緊承上句詩意而來,暗扣題目。
14C.第二聯從時空角度落筆,以“三萬里”“幾千年”呈現詩境之開闊,表現詩人憂思之深廣,為下聯感慨伏筆。D.詩人寫自己“不睡”,并由這一尋常的生活細節(jié)展開想象,心游萬仞,思接千載,最后回到現實,結構嚴謹。15.有論者認為尾聯構思新巧、表意豐富,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請簡要分析。【答案】14.D15.①前三聯直接寫自己,尾聯宕開一筆,以寫馬前卒來寫自己,筆法靈活,曲折有致,增強了藝術表現力;②以馬前卒眼不識丁而能陶然酣睡與自己因“知事”而不睡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心系國事的“強憂”。③表面上有羨慕馬前卒酣睡之意,實質是寫詩人憂思無可傾訴、無人理解之恨,暗示了他的孤獨寂寞,意蘊更加豐富?!窘馕觥俊?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D.“并由這一尋常的生活細節(jié)展開想象”錯?!邦l搔白首強憂煎,細雨青燈思欲顛。南北東西三萬里,古今上下幾千年”,詩人寫自己在雨夜難以入眠,是因為憂思眼前的家國事,并非想象。故選D?!?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構思技巧及思想內容的能力。前三聯直接寫自己,首聯“頻搔白首強憂煎,細雨青燈思欲顛”,寫雨夜無眠,青燈下白頭人因憂思國事而內心飽受煎熬;頷聯“南北東西三萬里,古今上下幾千年”,寫詩人展開闊大的歷史時空的聯想;頸聯“只因知事翻成惱,未到放心那得眠”,寫自己因關心國家時政而心有煩惱而不能安然入眠,寫出不睡的原因。尾聯“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宕開一筆,以寫正陶然入睡的馬前卒來烘托不能安睡自己,筆法靈活,曲折有致,增強了藝術表現力;①“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以馬前卒眼不識丁而能陶然酣睡與自己因“知事”而不睡形成鮮明的對比,意在突出了詩人系心國事的強憂,體現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②“隔床鼾鼻正陶然”寫馬前卒甜美酣睡的狀態(tài),烘托自己的憂國愁思。表面上有羨慕馬前卒酣睡之意,實質是寫詩人憂思無可傾訴、無人理解之恨,暗示了他的孤獨寂寞,意蘊更加豐富。(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賦》中“_______
15”極力渲染了曹軍戰(zhàn)船首尾相接、綿綿不絕的盛況,而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曹軍卻落得“_________”的慘敗結局,令人嘆惋。(2)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一句和王勃的“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有異曲同工之妙,而“___________”一句又頗得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3)白居易《觀刈麥》中“_________,________”兩句,反映了當時詩人年俸和年終結余的情況?!敬鸢浮竣?舳艫千里②.檣櫓灰飛煙滅③.衡陽雁去無留意④.長煙落日孤城閉⑤.吏祿三百石⑥.歲晏有余糧【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的字有:舳,艫,檣,櫓,衡,雁,晏。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1(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王建學正在①地雕刻著,手與目光全在一個小小的桃核上。他要利用桃核上縱橫無序、深淺不定的天然形態(tài)并根據不同人的要求在方寸間創(chuàng)造出精妙絕倫的神奇世界。那一招一式里,灌注著雕刻者的氣息和情感。漸漸地,“風箏情”的主題一點點顯露出來,彰顯出濰坊的地方特色。在濰坊這片文化沃土里,還有獨具特色的核雕技藝,傳承者眾多。眼前這個眉眼都笑著的女子,是青州花毽傳承人李敬,做毽子已有三十年。李敬從小便跟著父親上手,直到成為城里的名人。幾十年來,毽子在她的手上和腳上翻飛?!皬堬w跨馬”“二郎擔山”“蘇秦背劍”,各個招式不僅雅致優(yōu)美、生動詼諧,而且驚險刺激。一般的毽子,人們都②了,而李敬設計并制作的“一鶴沖天”“牛氣沖天”“五谷豐登”“心想事成”等毽子,可謂是③。青州花過不僅制作精良,而且色澤艷麗,其中近一半涵蓋了濰坊的風土民情、山川景物。傳統手工藝將人民的智慧與審美淋漓盡致地完全展現了出來,濰坊積極傳承和發(fā)展傳統手工藝,為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打好了進一步的基礎。17.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8.請將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敬鸢浮?7.①全神貫注(聚精會神)②司空見慣(習以為常)③別出心裁(獨具一格)18.他要利用桃核上縱橫無序、深淺不定的天然形態(tài)來創(chuàng)造,同時還要顧及不同人的要求,他在方寸間進行創(chuàng)造,且創(chuàng)造出精妙絕倫的神奇世界。
1619.傳統手工藝將人民的智慧與審美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濰坊積極傳承和發(fā)展傳統手工藝,為進一步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打好了基礎?!窘馕觥俊?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①處,從后面“手與目光全在一個小小的桃核上”可以看出,雕刻時應該是集中了全部精力的,可以填“全神貫注”“聚精會神”等成語?!叭褙炞ⅰ?,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熬劬珪瘛?,形容專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樣子。第②,應該是表達平常、常見的意思,可以填“司空見慣”“習以為?!钡瘸烧Z。“司空見慣”,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習以為?!保改撤N事情經常去做,或某種現象經常看到,也就覺得很平常了。第③處,應該是表達與眾不同意思,可以填“別出心裁”“獨具一格”等成語。“別出心裁”,表示與眾不同的新觀念或辦法。用來形容詩文、美術、建筑等的構思設想獨具一格,與眾不同。“獨具一格”,單獨有一種特別的風格、格調。【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把長句變?yōu)槎叹?,首先讀懂句意,弄清分句關系;然后確定主句為“他要創(chuàng)造出精妙絕倫的神奇世界”,并將其他修飾限制成分變成分句;最后按題目要求,組織答案。如“利用桃核上縱橫無序、深淺不定的天然形態(tài)”“根據不同人的要求”是前提,加上主語和謂語,變?yōu)椤八锰液松峡v橫無序、深淺不定的天然形態(tài)來創(chuàng)造”“顧及不同人的要求”;“創(chuàng)造出精妙絕倫的神奇世界”是“在方寸間創(chuàng)造”的結果,放在最后?!?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兩處語?。阂皇浅煞仲樣?。“淋漓盡致”“完全”語意重復,刪去一個。二是語序不當,將“進一步”調到“推動”的前面。(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最近,“一聽黃河大合唱DNA就動了”這句話火爆全網,“紅色經典”節(jié)目《從延安出發(fā)》掀起收視熱潮。①?首先,這與當代年輕人的文化消費觀密不可分。就像“國潮”流行一樣,當代年輕人對于社會、國家的認同感推動了紅色文化再掀熱潮,讓“90后”“00后”成為紅色文化的“新粉”。此外,年輕人進行文化消費的目的②,更著重藝術熏陶、精神滿足和審美提升?!凹t色經典”
17的頂級視聽盛安,滿足了年輕人對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其次,以匠心打磨經典保證了作品較高的藝術水準。高品質的文化消費,對于現代年輕人來說,已是必不可少的。原創(chuàng)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讓觀眾重溫了這部63年前的經典之作,致敬革命者永不褪色的愛與信念。舞蹈、交響樂等藝術形式的運用,讓舞臺藝術更加豐富飽滿:話劇《直播開國大典》在充分尊重史實的前提下,通過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形式改變過去“紅色經典”單一的類型化面貌,打開了“紅色經典”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這都表明了③。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4個字。21.文中劃線句子加點“的”字用法,與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不要喝?!薄拔乙鹊模菹??!保ā豆啡R特》)B.我們這些教師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裝在套子里的人》)C.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拿來主義》)D.這是經過復原的奧斯維辛毒氣室。人們對他說,這是“小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答案】20.①“紅色經典”為何能讓年輕人心動②不再只是單純娛樂③紅色經典既要傳承又要創(chuàng)新21.A【解析】【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的能力。第①空,后文的內容“首先,這與當代年輕人的文化消費觀密不可分……此外,年輕人進行文化消費的目的……”回答了年輕人喜愛紅色經典的原因,結合句后的“?”,故可填寫“‘紅色經典’為何能讓年輕人心動”之類的句子。第②空,此句為照應句,與后文“更著重藝術熏陶、精神滿足和審美提升”構成遞進,強調年輕人進行文化消費的目的不再是最簡單的娛樂,故可填寫“不再只是單純娛樂”之類的句子。第③空,前文所句的例子“原創(chuàng)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讓觀眾重溫了這部63年前的經典之作,致敬革命者永不褪色的愛與信念。舞蹈、交響樂等藝術形式的運用,讓舞臺藝術更加豐富飽滿:話劇《直播開國大典》在充分尊重史實的前提下,通過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形式改變過去‘紅色經典’單一的類型化面貌”都強調了紅色經典因為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結合,打開了“紅色經典”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故可填寫“紅色經典既要傳承又要創(chuàng)新”之類的句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義的能力。原文“的”為助詞,不可刪去;
18A.“的”為語氣詞,可以刪去;B.“的”為助詞,不可刪去;C.“的”為助詞,不可刪去;D.“的”為助詞,不可刪去。故選A。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澳闵钤诋敶銘撚袑⑦^去與未來連接起來的心胸。”這是鐵凝的文學創(chuàng)作主張。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生活在當代的青年,更應該具備將過去與未來連接起來的心胸。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搬用現代文閱讀的材料,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鑒往知來,以夢為馬作家鐵凝說:“你生活在當代,而你應該有將過去和未來連接起來的心胸”。這句話雖然是就文學創(chuàng)作而言,卻也讓我陷入深思。中華民族素來有修史的傳統,擅長立足當下,連接過去和未來。而今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中,我輩青年亦應具備將過去與未來連接起來的心胸,鑒往知來,以夢為馬。我們飽經滄桑又生機勃發(fā)的偉大祖國,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曾經是萬國來朝的天朝大國,也曾經是任人宰割的砧上魚肉,而今它是昂首闊步走在民族復興路上的東方雄獅。歷史上也曾有過許多盛極一時的泱泱大國,如古巴比倫,如古羅馬等,但終是曇花一現,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僅留給后人無數喟嘆。為何中華民族卻能屢屢經受住驚濤駭浪和內憂外患,在歷史長河中浴火重生,生生不息呢?原因固然很多,但在學識淺薄的我看來,這與中華民族刻入血液和基因中的“以史為鏡,鑒往知來”的時空觀念密不可分。早在《詩經》中就記載了“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的警句,告誡殷人要以夏朝滅亡為鑒戒;西漢劉向在《戰(zhàn)國策》中指出“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提醒當時的人要吸取歷史教訓;司馬遷歷時十四年寫就《史記》,為“通古今之變”;司馬光歷時十九年主持編纂《資治通鑒》,以“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這些例子無一不在告訴人們要學會吸取前車之鑒,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廣,走得更遠。而若無視歷史、不思未來,則只會滑向深淵。晚唐君主無視杜牧“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諷諫,眼見江河日下;晚清政府沉醉于當前天朝上國的美夢,被帝國主義的大炮無情地轟開了國門……近幾年,新時代領路人多次在談話中強調,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因為只有在過去的成就中找經驗,從歷史的失敗中找教訓,我們才能擁有洞見和遠見,才能在激蕩的時代風云中,看清時代的走向,找準自我的定位,錨定未來的目標,最終行穩(wěn)致遠,從高峰邁向更高峰。
19如今,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應該要主動繼承和發(fā)揚“以史為鏡,鑒往知來”的傳統精神。一則要善于反思自己過去的得失經驗,立足當下,暢想未來。弄清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二則要學好本民族的歷史,學好新中國的歷史,弄清中國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從而把個人的夢想和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緊密相連,做廣闊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愿青春的你我,莫困于一時,莫囿于一隅,打開眼界和心胸,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鑒往知來,以夢為馬?!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共兩句話。第一句,是鐵凝的文學創(chuàng)作主張,指出“生活在當代的你要有將過去與未來連接起來的心胸”,這句話是有文學語境的,意為只有做好這一點,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第二句,由這一文學主張發(fā)散開來,指出當代青年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應具備將過去與未來連接起來的心胸。所謂“過去”,可以指:學習前人經驗,吸取歷史教訓,汲取古人智慧等;而“未來”則是指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對于時代青年來說,把握好過去,才能著眼未來,所謂“繼往開來”,講的正是這個道理。而“過去”和“未來”是雙向互動的:之所以要把目光放長遠,是希望“過去”優(yōu)良的精神品質能得到繼承和發(fā)展,比如自強不息的精神、心系家國的情懷。而如何把這一互動做好,需要當代青年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寫作時,可采用遞進式的論證結構,從過去、現在、未來三者的關系,重視過去的意義,開啟未來的正確做法等角度展開具體論證。在論說“如何開啟未來”時,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開啟未來、實現復興需要當代青年以史為鑒、汲取智慧;需要當代青年立足當下、篤行不??;需要當代青年胸懷理想、展望未來等。在論證過程中,可以采用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如可以列舉我國每年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儀式,以此激勵后人以史為鑒、奮發(fā)圖強的事例,以及國家設立“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以汲取圣賢智慧、涵養(yǎng)精神品格的事例論證重視過去的意義。也可以引用索爾仁尼琴“總盯著過去,你會瞎掉一只眼;然而忘卻歷史,你會雙目失明”的名言,論證當代青年既應回望歷史,也應展望未來。立意:1.繼承過去優(yōu)良傳統,開啟未來美好愿景。2.鑒古思今創(chuàng)未來。3.立足當下,思考過去,開啟未來。4.繼往開來,不負囑托。
20
21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