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探討》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2017-10-1100:09:38黨史博釆?理論版2017年9期陳婭[摘要]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牛觀和價值觀,提高正確認識及分析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在多種因索的影響下導致實效性不高,急需探討一條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路徑。[關鍵詞]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雹倭袑幹赋觯骸耙疡R克思主義論應用于實踐,并被實踐所檢驗。不然,容易產生一些空想家或者書呆子”②。實踐在人的全面發(fā)展過程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高校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戸標是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
2、觀、世界觀、價值觀,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正確地分析、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堅定對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及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信仰,提升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奉獻力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最終成長為一個具有優(yōu)秀綜合索質的新壯紀的人才。因此只有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實踐教學,才能完成思政理論課的教學任務,真正發(fā)揮其思想教育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反思當前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存在諸多問題,實效性較低。因此有必耍對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展開積極的研究,建立適合其教學目標的教學新模式。一、影響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主要因素“05方案”實施以來,各高校陸續(xù)把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納入課程體系
3、,但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開展始終顯得較為薄弱,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效性較低。造成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這一困境的因索主要有以卜-幾方面。(一)認識偏差屮央文件明確提出,“實踐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鞏固理論教學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雖然一直強調思政理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對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認識仍然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這種認識偏差在高校的三類不同群體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在。第一類是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員。這一群體更多地關注學校建設、專業(yè)課程的教學,而認為思政理論課是無實質性內容的課程,作用不明顯。因此,對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支持力度是非常薄
4、弱的,有些高校更是認為其可有可無。第二類是學生。這一群體認為思政理論課就是教師在課堂內講授,就是一種純理論的學習,根本沒有必要開展實踐教學。對于實踐教學存在反抗、抵觸和不配合的行為,這大大降低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第三類是思政課教師。目前,還是有一部分思政教師因為自身能力、教學任務重等原因,沒有真正認識到思政課實踐教學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純理論講授模式,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不去積極開展實踐教學。由于這三類群體中都存在著對于思政課實踐教學認識的偏差,使思政課實踐教學變得可有可無,既使開展實踐活動,主要也就是走過場,形式化,應付檢查。導致思政理論
5、課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學生參與意識不強,受益學生少,幾乎沒有實際意義。(二)資源匱乏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主客體不同于一般的專業(yè)課程,作為主體的學生不是一個班級、一個專業(yè),而是一所學校的全體學生,客體也不是一個機器、一個實驗樣品,而是整個人類社會。因此,思政課實踐教學必須有龐大的教學資源支撐才能正常開展。在人力、物力、財力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思政課實踐教學需要的教學資源。當前,在各種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廣乏,尤其是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基本形同虛設,根本滿足不了實踐教學的需求。而這種資源現(xiàn)狀與實際需求之間極為突出的才盾,使教師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和學牛參與實踐教學都面臨著
6、無路可走的困境。(三)實踐內容單一滯后當前,各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主要內容就是組織一部分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等紅色基地,了解革命傳統(tǒng)和近代國情,還有就是讓學生撰寫關于社會某一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或者就是組織學牛?聽一場報告、觀看一部電影。這些內容與社會發(fā)展不同步,與學生的所學專業(yè)無關,與學牛的實際生活結合不密切。冃前思政教師在實踐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沒有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分析,也沒有與時俱進,表現(xiàn)為單一、空洞、滯后,從而導致教學日標與實際效果之間差距很大,實效性低。(四)實踐教學保障機制缺失實踐教學缺乏相應的保障機制,主要是師資保障和制度保障的缺失。當前,高校都面臨著思政教師短
7、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缺口,無一例外,各高校都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往往一個思政教師一學期要承擔6?7個大班的教學任務,面對的學生數(shù)量--般都要超過500人。繁重的任務使得思政教師疲于應付課堂教學,很難再有精力去認真地指導學生的實踐教學。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學科的特殊性使得思政教師社會實踐鍛煉的機會有限,缺乏豐富的社會經(jīng)歷,導致部分教師空有一腔熱惜,但是開展實踐教學的能力低,影響實踐教學的實效。另外,高校還存在一個共性:沒有專門的機構和制度來保障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