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游戲使孩子更聰明》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魯迅先生當年在《野草》中的《風箏》中這樣寫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游戲可以給孩子歡樂、經(jīng)驗、學識、健康和思想,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與成人的活動、工作和服務(wù)同樣重要的意義。無論是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quán)利公約》,還是我們國家頒行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都告訴我們:幼兒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在幼兒園里蹦蹦跳跳、哼哼唱唱、嘻嘻哈哈是沒用的,是在瞎玩,還不如讓他學點東西。不要忘了,蛹,在變成蝴蝶之前,是需要一段休眠時間的,這段時間表面看起來是靜止、停息的,其實是在
2、積累、蛻變。生命也是這樣,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而0-6歲正是一個新生命積累的過程,孩子表面的幼稚下面,隱藏著極為豐富的、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而這些是獨立的、不同于成年人的。兒童的好奇、探索、涂鴉、幻想、游戲、哼唱、蹦跳等,表面上看起來毫無作用,實際上是在悄悄的建構(gòu)著未來的自己,所以童年絕不是無聊,更不是在浪費生命。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既有想象,又有直覺;既有興趣,又有意愿;既有愛好,又有情感;不僅有主觀的感受和體驗,還有對客觀、真實、具體、規(guī)范的社會有一個理智的判斷和邏輯的思考。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過去的經(jīng)驗得以再
3、現(xiàn),當前的現(xiàn)實得以表征,未來的可能得以萌芽和預期。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既有對自然的親密接觸,與人和社會的交往,也有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游戲?qū)τ趦和瘉碚f,是一種生活本性、自然本性和社會本性的最佳的融合,游戲應(yīng)該成為兒童精神成長的一個樂途,因為孩子可以從中獲得情感、認知、社會性、意志,獲得人格等各方面的發(fā)展,還能獲得自由感、解放感和成就感。所以在兒童的早期活動當中,沒有任何活動比游戲更能提供豐富的內(nèi)容和經(jīng)驗,我們會發(fā)現(xiàn)游戲:是“假想”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是自由與約束的統(tǒng)一;是主體性與反主體性的統(tǒng)一;是我在與無我的統(tǒng)一;具有
4、雙重性格,是多樣性、矛盾性的辯證統(tǒng)一。幼兒園教育的鼻祖福祿貝爾在創(chuàng)建幼兒園教育之初,就明確指出幼兒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是三項:游戲、恩物、作業(yè)。游戲:是孩子最純潔最神圣的活動,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童年時代最快樂的一種活動。恩物:是適合幼兒游戲活動的玩具,由福祿貝爾親自設(shè)計,如球形、圓柱體、立方體等,通過這些玩具,兒童從中構(gòu)建自己的認知、了解社會。作業(yè):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英語、算數(shù)、語文、漢字、拼音等,而是畫畫、紙工、刺孔、串珠子、拼圖等活動,實際上還是游戲。所以幼兒教育之初,主要內(nèi)容就是做游戲。幼兒教
5、育引進中國并沒有多久,難道中國在這之前就沒有幼兒教育了嗎?當然不是。之前我們也有,只不過主要是通過民間的傳統(tǒng)游戲來實行,而這些傳統(tǒng)游戲,對孩子的發(fā)展來說非常有意義、有價值。舉個例子,各位家長,您跟孩子玩過躲貓貓嗎?孩子多大可以躲貓貓呢?我們家的孩子是三個月左右,三個月的時候怎么玩?簡單。孩子躺在那兒,用手絹蓋在他小臉上,把手絹揭開的一剎那,你說一聲“哞……”,他就會哈哈大笑??梢姡⒆尤齻€月的時候就可以互動,而且這個游戲可以讓孩子明白:看不見爸爸媽媽不代表他們不存在。物體的客觀存在性其實就是通過這種游戲讓孩子得以感知
6、的。過段時間,孩子大了,他也會模仿你,跟你玩躲貓貓,如果你覺得特別沒意思,甚至說“煩死了”,這可不行。你得配合著他,跟他一起玩,這樣他才會覺得很快樂,于是孩子就會和你有更多、更主動、更積極的游戲互動。孩子會走路時,媽媽一定要跟孩子玩“突然消失”的游戲。怎么玩?趁孩子不注意,趕緊躲起來,孩子找不到媽媽,就會心慌,沒有安全感,于是他會四處張望找媽媽,他會到抽屜里去找嗎?不會!因為他會想:媽媽有多大?最小能躲到什么后面?通過這樣的推理,孩子的空間概念就建立起來了。等到再大一點,就要換一種方式玩躲貓貓的游戲:用一塊不透明的東
7、西把孩子的眼睛蒙上,這樣就不能靠視覺,純粹靠聽覺——通過環(huán)境中的聲音來判斷媽媽在哪兒。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得到了鍛煉,所以這種游戲玩的越多,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越集中。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讓孩子揭開蒙眼布,作弊就沒意義了。還有一點,蒙上眼睛之后,因為黑暗恐懼癥的原因,孩子會害怕,媽媽要給提示,制造出一點聲音,讓他有跡可循。這種傳統(tǒng)游戲在民間有很多,而且游戲中是有大智慧的。孩子會坐以后,媽媽會拉著他的手,一邊做動作,一邊唱: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里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就是不讓寶寶去。寶寶一聽不讓他去,就嗚嗚嗚的哭,是不是
8、很有意思?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兒歌嗎?不是。拉著孩子起來、躺下、再拉起來,再躺下去……這個過程就是在給孩子做前庭平衡以及腹肌背肌訓練,與此同時還有節(jié)奏以及情商溝通。很多游戲,都是在孩子0-6歲的時候玩的,實際上就是一種幼兒教育。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不會玩游戲。現(xiàn)在很多父母都成長于八十年代,那時候改革開放,對整個教育很重視,因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