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考推導題型的解題思路及題型匯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中考推導題型的解題思路及題型匯編利辛二中胡立安徽省中考物理之所以把推導題作為考查題型,主要因為它能反映出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越來越多的省份、地區(qū)也不斷加強這方面的考查。推導題型主要涉及力學或電學的基本規(guī)律,在2013年之前,主要以課本的規(guī)律、公式推導為主,但2013年安徽的中考推導考查重點傾向于學科綜合能力的檢驗,尤其是數(shù)學能力的運用。這一方面加大了考題的靈活性,另一方面也對學生思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學生更加覺得這方面題型更難了。本文匯集了近幾年安徽及其他省市的中考推導題的題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2、分析解決這類題型的基本方法,以期對參加中考的同學有所幫助。一、光學方面的題型光學方面的題型主要是兩類:一類是有關光的反射定律,一類是有關光的折射中的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1、光的反射定律這種題型的證明思路是要把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與幾何種的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的全等、相似結合起來,根據(jù)有關的光路圖進行論證即可。比如以下幾個中考題:⑴(2012?杭州)自行車的尾部安裝一種塑料制成的反光鏡,夜間騎車時,在車燈照射下,能把按原來方向返回.反光鏡結構所示,兩手面鏡相互垂直,當一條AB到其中一平面鏡,(l)作出所有的光路圖.(2)證明經(jīng)過兩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會
3、逆向射回.分析:首先要正確做出有關的光路圖,然后利用有關的幾何知識加以證明解(1)先過第一次入射點垂直鏡面作出法線,再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反射光線到達第二個反射面,同理先作法線,再作反射光線,注意第二次反射的反射光線與第一次反射的入射光線平行,如圖所示:(2)證明:根據(jù)反射定律圖解如圖所示.∵∠1=∠2(反射定律),而∠6=90°-∠2,∠5=90°-∠1,∴∠5=∠6,∵NO1⊥NO2(兩鏡垂直,法線也垂直),∴∠2+∠3=90°,∠1+∠4=90°,即∠2+∠3+∠1+∠4=180°即∠AO1O2+∠O1O2C=180°,AO1為入射光
4、線,O2C為反射光線.即AO1∥O2C并且方向相反.(2)試兩平面鏡夾角為θ,到它上面的,其出射與的夾角為2θ,也就是說它能使的方向改變2θ.分析:該題與上題相似,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先作出入射光線CD的法線,被平面鏡OA反射的光線DE是平面鏡OB的入射光線,同理再作出被OB鏡反射的光線EF,然后用幾何知識便可獲得結論證明:如圖所示,由反射定律知:∠ODE=∠CDA=α,∠BEF=∠OED=β.兩次反射后,光線的方向改變了γ=∠DGF,根據(jù)幾何關系可得:γ=∠CDE+∠DEF=(π-2α)+(π-2β)=2π-2(α+β)=2π-2(π-θ)=2θ∴原結論
5、正確..⑶(2013、安徽).如圖,AB兩地相距4km,MN是與AB連線平行的一條小河的河岸,AB到河岸的垂直距離為3km,小軍要從A處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處,他先沿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D點取水然后再沿DB到B處。若小軍的速度大小恒為5km/h,不考慮取水停留的時間。(1)求小軍完成這次取水和送水任務所想要的總時間。(2)為了找到一條最短路線(即從A到河岸和從河岸到B的總路程最短),可以將MN看成一個平面鏡,從A點作出一條光線經(jīng)MN反射后恰能通過B點,請你證明入射點O即為最短路線的取水點。分析:這是安徽2013年中考題中的22題,第一問沒什么大的難度,而
6、第二問好多學生不知如何下手,實際上,只要利用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作出光路圖,在結合相關的幾何知識,問題便迎刃而解。解:(1)如下圖所示,小軍通過的路程是SAD+SDB,此時,SAB=4km,SAD=3km,根據(jù)勾股定理可知,SDB=5km,故小軍通過的路程S=SAD+SDB=3km+5km=8km,∵v=∴所需的時間:t==∴t=1.6h(1)作出發(fā)光點A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即為像點A′,連接A′、B點交平面鏡于點O,沿OB畫出反射光線,連接AO畫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圖中O就是入射點;①由圖可知,A′B的連線是直線,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即此時A′B之間的
7、距離(SA′O+SOB)最短;②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此時SAD=SA′D,且Rt△ADO與Rt△A′DO有一條公共邊DO,故可知Rt△ADO≌Rt△A′DO,即SAO=SA′O;故SAO+SOB=SA′O+SOB;即此時O點是最短路線的取水點.2、光的折射定律這種題型的證明主要是關于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結合相似三角形進行有關的證明。常見題型:⑴證明凸透鏡成像滿足1/v+1/u=1/f其中f為“焦距”,u為“物距”,v為“像距”分析: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證明題,它是初中學生在物理課本中所見不到的一個公式,高中物理又經(jīng)常用到。同時它又沒有超出初中所學的范圍,
8、因為只要掌握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做出光路圖,再利用相似三角形找出相似比,并進行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