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互聯網+教育”還是“教育+互聯網”?》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互聯網+教育”還是“教育+互聯網”?2016-04-21?儲朝暉?教育思想網2015年中國從事在線教育的企業(yè)數約2400-2500家,擁有數十萬門在線教育課程,用戶達到了近億人次。這些在線教育企業(yè)同蘑菇那樣速生,也如同煙云那樣很快消散,其原因當然有多種,但其共性的原因是他們并不真正了解教育,采取了外科手術式的“互聯網+教育”方式,互聯網并沒有真正加到教育深層——3月底,一則在線教師時薪1.8萬元的消息引發(fā)社會關注,人們在感到互聯網的巨大力量的同時,每一個教育當事人都意識到,如何與互聯網相處正成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現實問題,已有的學校、教育機構和管理部門如何應對互聯網也
2、成為決定其自身未來狀態(tài)的轉換關鍵:選擇得當就會給自身開辟寬廣道路,選擇不當就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在“互聯網+”的涌動中,教育已成為其中的一個加數,于是有了“互聯網+教育”一詞的流行。與此同時,有人對這一說法提出質疑,認為相對于教育的特質和互聯網的特征,“教育+互聯網”的提法更能準確地反映教育與互聯網的關系,更有利于在線教育實踐和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更有利于深刻、理性、健全地促進教育與互聯網結合,更有利于教育當事人或社會成員利用教育和互聯網服務來更好成長發(fā)展。1“互聯網+教育”靠譜嗎?“互聯網+”的興起,最初集中在經濟學領域,從“互聯網+企業(yè)”“互聯網+產業(yè)”到“互聯
3、網+智慧”,實現各行各業(yè)所有內容數字化并融會貫通,這一期間它的使用是相對得體的。 后來“互聯網+”的說法幾乎被不加區(qū)分地運用于任何對象,成為萬能的詞語添加劑,應該說就有問題了。僅教育領域內,除了“互聯網+教育”,還有人開始使用“互聯網+早期教育”“互聯網+職業(yè)教育”等等,以及“互聯網+課程”“互聯網+學校管理”“互聯網+教育評價”“互聯網+教學”……這些過于隨意的表達顯然不夠嚴謹,也很難有確定性和確切的內涵,需要依據語言實踐的真實需要和漢語的規(guī)則加以規(guī)范。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兩次使用“互聯網+”,一次使用“+互聯網”,說明根據實際選擇使用哪種組合是必要的,也是可
4、能的。就以教育而言,人類社會幾千年來經歷過多次重大的環(huán)境、工具的變革,每一次新工具的發(fā)明對人類發(fā)展都是影響巨大且關鍵性的,對教育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而教育作為一個行業(yè)或專業(yè),它的連續(xù)性始終保持著,而且有著較為嚴密的組織結構,外在環(huán)境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就如同給一株千年古樹施肥,依據樹的性能、需求和機理去施肥,就能讓它枯木逢春,這就是“教育+互聯網”理路;以相反的方式,“互聯網+教育”,以一張網的方式把這株古樹罩住,或用堆土的方式把它掩埋,就可能把它悶死,或是罩住或掩埋了很長時間,兩者之間也未發(fā)生實質性關系?;ヂ摼W這一新工具的影響只是比歷次更為迅速普及,作為一種工具來說
5、與前幾次沒有本質的差異?! 〗逃且匀藶楣ぷ鲗ο蠛椭黧w的,不同于經濟和其他以物為對象的領域,在工業(yè)、商業(yè)等其他領域或可以用“互聯網+”,運用到教育領域時應慎重對待?!盎ヂ摼W+教育”“教育+互聯網”等值嗎?有人或許認為依據加法的交換律,兩個加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進而得出結論:“互聯網+教育”與“教育+互聯網”是等值的。但是,由于這里相加的不是兩個數,而是兩個有社會實際存在的實體體系,位次排列不同導致的效果差距其實很大?! ∵x擇“互聯網+教育”還是“教育+互聯網”,既基于互聯網的特征,也與個人的主觀選擇相關,其根本性的差別在于主動加還是被動加:選擇“互聯網+教
6、育”就是把互聯網當作操作系統,當成社會以及教育建構的要素和系統力量,依照這種全新基礎,依據互聯網法則重新統合社會以及教育的運作和管理模式,這種選擇實質上不僅是困難的,也是不現實的,難以體現教育的精髓。經過人類社會數千年的發(fā)展,教育是包含哲學理念、組織實體、方法體系、內容范疇等多層多面多主體的存在,以“互聯網+教育”的思路尋求兩者的結合,加什么、怎么加依然是一片模糊。選擇“教育+互聯網”,就意味著把互聯網當作傳播工具,延伸現有的教育影響力和價值,原有的社會與教育也需要隨著互聯網發(fā)生巨大的變革,但教育的基本邏輯沒有根本性改變,由教育當事人自主選擇要慕課還是被慕課,是否選
7、擇翻轉課堂以及誰在翻轉、如何翻轉,站定教育立場,明了需要什么,以人的天性為依據而非用互聯網去改造人的天性,以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為標準進行選擇和結合,方能實現人的健全發(fā)展?! ∪绻x擇“互聯網+教育”,還存在作為操作系統的互聯網由誰建造、由誰掌控的問題,最終走向單一標準的最優(yōu)存在,次優(yōu)被淘汰,從而導致喪失多樣性。“互聯網+教育”與“教育+互聯網”孰優(yōu)孰劣,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分析:首先,從互聯網與教育的關系看無疑教育應該是核心,互聯網只是技術和輔助工具;教育或者說人的成長發(fā)展是目的,用于教育的互聯網是手段;教育是需求的源頭,互聯網是更為迅速便捷保障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