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對中學閱讀教學中誤區(qū)的反思》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對中學閱讀教學中誤區(qū)的反思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目標,在理念上有較大的變化,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敢于探索實踐的精神值得稱道,但有些做法并非值得學習,而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一、求量不求質《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這在語文教師中基本達成共識?!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課文一定要多讀。這的確從根本上改變了那種只聽教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朗朗的語文閱讀課。然而,在操作過程中,有時課文讀了不少遍,卻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們聽的一節(jié)探討課《黃河頌》,一節(jié)課讀課文達9遍,可謂“多讀”;形式也可謂多樣,生齊讀,男女領讀,分組讀,挑
2、戰(zhàn)讀;但對課文的情感理解并未在課堂讀中逐步加深。只是簡單地重復,雖也有評價,但都只是停留在聲調、語氣、停頓等層次上。我認為這樣的“讀”仍不是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的“讀”。因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并未體現(xiàn)出來。忽略了對每一“讀”的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要求,并體現(xiàn)不出一定的梯度一一感知、理解、品味。學生無目的地閱讀是不會有進步的。何謂“讀”好?即:每讀一次對文本的理解都上升一級。直到融入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激情中去,情不自已,而不能滯留在“膚淺”的知識表面上。教師應通過不同方面對學生的每一遍“讀”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如:第一遍讀正確每一字,第二遍讀出聲調變化,第三遍讀出情感體驗。第四遍
3、將其融合,讀出自己的理解。……這樣再按要求評價,學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讀就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更利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涵,努力達到更新的目標。二、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是現(xiàn)在語文課堂??梢月牭降囊痪湓?。許多教師的公幵課上都這么說,似乎只有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才能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筆者認為這是又一大誤區(qū)?!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讀的階段性和不同方式: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2.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400字……此外還有略讀、瀏覽、跳讀等多種方式,而在訓練過程中,怎么能每次都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而不嘗試用多種方式呢?各種閱
4、讀技巧又怎么能只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就練就呢?況且,教材單元提示也依據(jù)不同的課文提出了不同的“讀”的要求。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閱讀提示的要求是:“要反復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yǎng)崇高的愛國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而本冊第五單元提出的要求是:“學習這個單元,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稍作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不同主要是課文的體裁不同,讀的要求也不同。第二單元課文主要是詩歌、散文,適合朗讀,而第五單元課文主要介紹探險家的故事,文章較長,目的是讓學生抓信息、激壯志,適合默讀。文體不同,思想感情不同,讀的方式也
5、應變化,而我們怎么能一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只重視自主性,而忽視文本本身的特點呢?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我們只有在教會學生各種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后,才可以嘗試“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只有在長期的訓練和培養(yǎng)中,練就更多的“讀技”,才能真正在讀中暢游,做到出神入化,人文合一。三、重朗讀,輕默讀注重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學生高效率地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工作、生活的質量,良好的習慣可使人終生受益。反之,消極有害的習慣,則會干擾人們按照有效的方式行事,并可能隨時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習慣一旦形成,要想改變它就十分困難。因
6、此,第一學段的“讀”尤其要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而目前學生在第一學段普遍以朗讀為主,唱讀、指讀仍十分嚴重,大部分學生到第三學段默讀習慣仍未形成。這與教師的重視與否,指導是否到位分不開。第一二學段,課文一般較短小,學生不費時就可以讀一遍。而這樣的朗讀教師可以直接得到反饋信息:字詞、聲調、語氣正確與否,能直接檢驗閱讀目標“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極少去指導學生如何默讀。我們聽說過演講賽、朗讀賽、口語交際展示,卻很少聽說舉行默讀大賽。在教師的思想觀念上容易輕視,特別是低段。我?guī)状温犘W一、二年級的語文課無一例外沒有默讀訓練,更談不上默讀指導。有效的默讀比朗讀
7、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與朗讀相比能更明顯地提高閱讀速度,有利于正確深入地理解文本和擴大閱讀量。在不同階段,我們應像對待朗讀訓練指導一樣,按不同學段目標進行默讀指導。如:七年級要緊扣“準確、迅速、適應”三個基本要求來進行,學生訓練時,要求學生眼到、心到、口到,注意減少眼停的時間、次數(shù)。盡量不出現(xiàn)回視,逐步擴大掃視,不讓學生用手指讀,讀后可通過信息攝取量測試“準確”,時間長短測試“迅速”,多做幾次就有了“適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默讀速度普遍提高,效果明顯增強。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默讀條件,課文中不是特別生動凝煉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