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愛德華大夫》心理學角度分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愛德華大夫》心理學角度分析 《愛德華大夫》是由著名導演阿爾費雷德·希區(qū)柯克所導演,英格麗·褒曼、格雷戈里·派克主演的心理懸念片,講述的是格力瑪納斯精神病療養(yǎng)院院長莫慶森大夫即將退任,新上任的愛德華大夫英俊瀟灑、才華橫溢,很快與療養(yǎng)院里年輕漂亮的女大夫彼得森陷入愛河,但在兩人逐漸交往的過程中,彼特森發(fā)現(xiàn)了愛德華的一些異樣,發(fā)現(xiàn)他不是真的愛德華醫(yī)生,但她堅信J.B是無辜的,于是她幫助愛德華躲避警察的追捕,并求助于她的老師,通過一系列心理專業(yè)知識與聰明才智終于將真正的兇手揭露出來,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本部影片,可以算是心理影片的開山之作,它是第一部嚴肅討論心理分析的影片。我通過結合這部影片
2、的相關情節(jié)和網(wǎng)上相關資料的搜索,有以下幾點所得:一、犯罪情節(jié)和精神防御機制 在影片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男主人公J.B的受刺激場景。第一次,當JB和彼得森第一次在飯桌上相遇,彼得森在餐桌布上用叉刻著印記,餐桌上的印記讓JB相當難受;第二次,當J.B與彼得森擁抱時,看到了彼得森睡衣上的線條時,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和情緒起伏;第三次,當JB到手術室時,他變得情緒失控甚至暈倒;第四次,J.B和彼得森在回憶的過程中看到了皮膚上的傷痕,JB變得煩躁起來;第五次,在火車站買票的時候,售票窗口的鐵欄桿讓他望而卻步,并不時頭疼;第六次,在埃里克斯大夫家里,J.B看到了剃須泡中毛線,瓷磚的白色背景加黑線
3、,白色床單上線條等,脾氣突然轉變;第七次,看到窗外白色的雪景和雪橇經(jīng)過留下的痕跡,J.B身體不適;第九次,在餐車上,彼得森大夫的刀叉讓J.B感到壓抑?!∪绱硕嗟膱鼍?,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什么東西由于什么原因使得JB的情緒失控呢?答案是:當J.B見到白色和條紋時都像是受了刺激一樣的產(chǎn)生罪惡感。他的這種情況其實是人對于應激所產(chǎn)生的某種防衛(wèi)機制,可以認為是一種“潛抑作用”,也就是大腦對于他“參與”犯罪的這個過程進行了抑制,而只有在某些特定事物的刺激之下,才能反映出來,并且產(chǎn)生很嚴重的心理作用。我們看完整部影片,不難知道,這是由于小時候的一次經(jīng)歷帶來的。J.B小時候因為在下雪天從扶手上滑下造
4、成自己的弟弟撞上鐵欄桿致死,由此長久以來一直覺得自己殺死了弟弟,心理上長期遭到不安和愧疚的折磨,導致有了犯罪情結。于是,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看到與這場悲劇有關的事物就會產(chǎn)生生理不適的反應。二、自我、本我、超我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J.B“失憶”了,他始終想不起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但是依舊認為自己就是殺人兇手,這是為什么呢?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組成。本我是人格結構中最原始的、最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生命體系中完全無目的的盲目興奮。本我要求滿足基本的生物要求,毫無遮蓋與約束,不知是非善惡,不懂得道德和價值觀念,本我的表現(xiàn)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其活
5、動受快樂原則支配,不愿顧現(xiàn)實的限制性要求。自我是從本我中發(fā)展而來的,自我的表現(xiàn)在本我的表面,處于前意識和無意識之間。它的前意識部分是人們可以意識到的“我”3。自我的下面與本我難以清楚地分開。自我的任務是滿足本我的欲望,但要受現(xiàn)實原則的支配,考慮是否符合實際,并斟酌利害,必要時,根據(jù)外界現(xiàn)實情況控制或推遲本我欲望的滿足。自我在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性和審慎。超我也稱為理想的自我,是從自我發(fā)展而來,是人格結構中的監(jiān)察機構,是一切道德準則的代表,其主要作用是管制不被社會所容納的原始沖動,監(jiān)督、控制和約束自我。自我只要不符合超我的要求,超我就以緊張的情感責備自我,從而產(chǎn)生卑劣感和罪惡感。自我的處境世
6、間難得,對上要符合超我的要求,對下要滿足本我的欲望,對外要適應現(xiàn)實環(huán)境。自我總是在盡力調和三者的要求與主張,調和的好,會促使人格健康的發(fā)展;如果調和不好,就會發(fā)生焦慮;如果實在無法調和就會發(fā)生精神病態(tài)?!∮捌蠮.B在弟弟意外死亡后,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內疚感和罪惡感,認為是自己殺死了弟弟。此時,超我要懲罰自己懲罰是痛苦的,而以唯樂原則行事的本我不愿自己受苦,本我與超我發(fā)生劇烈的沖突,自我從中調和兩者的矛盾,調和的結果應當是使本我與超我各自都得到滿足,同時至少在主觀上做到與現(xiàn)實相適應,于是自我就運用了心理防御機制即將弟弟死亡一事壓抑到潛意識中去,這樣一來,在意識層面弟弟死亡的事情就不存在了,超
7、我就不用再想著懲罰自己,本我也不會與超我發(fā)生矛盾,自我也就不用調和了。由于潛抑作用,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事情似乎就被遺忘了,J.B在意識上不感到焦慮和痛苦,發(fā)生了主動性遺忘。當J.B目睹愛德華的死,又一次受到了精神刺激,雖然他對愛德華的死因有所察覺,但童年時代痛苦的回憶的再現(xiàn)將這一印象又壓抑到潛意識中;同時,潛意識中殺弟的罪惡感引發(fā)了超我對自我的欲望。自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殺害愛德華的罪名攬到自己身上,以求贖罪。但是,本我對自我的做法不滿意,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