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摘要]?當前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最關注的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而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要求,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本文從教師職業(yè)的特點和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出發(fā),就素質教育和教師素質的關系,素質教育的特點,教師素質的提高策略等方面進行綜合論述。呼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真正重視教師素質的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要致力于自身素質的提高,以適應時代的改革步伐,為新時期的素質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教師素質 所謂“素質教育”是指通過切實有效的途徑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素質,即思想品德、科
2、學文化、身體心理、勞動技能四個方面的素質。也就是說,素質教育是以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是通過努力使學生學得“自由”、學得“主動”,促進他們主動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讓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fā)展。所謂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医涛?997年10月29日印發(fā)的《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強調: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具有良好的師德,教師要熱愛學生,尊
3、重學生的人格,面向每個學生,平等、公正,因材施教,要逐步掌握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估的方法,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和發(fā)展……”?!耙蛉w教師進行以提高政治思想、師德修養(yǎng)和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的的繼續(xù)教育,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步形成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觀念;擴大和更新知識,提高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從這個原則出發(fā),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師務必要認清提高教師素質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務必要努力提高教師素質,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 ?.素質教育的特點 1.1素質教育的全體性。 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曾經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態(tài)度應是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
4、學生。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具有作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素質教育的全體性要求:一方面必須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向著只是結構完整的方向發(fā)展;另一方面必須使每個學生在社會所要求的基本素質方面,達到社會需要的合格標準,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合格的畢業(yè)生?! ?.2素質教育的全面性?! ∷刭|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的這種“片面性”相對立的。它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質必須得到全面的和諧的發(fā)展。這就從教育內容上規(guī)定了素質教育的性質。素質教育的這種全面性要求是有其社會學、教育學和心理學依據的。社會發(fā)展對人的素質要求是全面的,而非單一的。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動具有整體
5、性,認知過程與情意過程的產生與發(fā)展自始至終是互相交織、相輔相成的。 1.3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性?! ‖F代社會,知識總量不斷擴大,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素質教育不僅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視學生科研成果、潛能和個性的發(fā)展。而這些素質單*一般的“灌輸”是難以奏效的,教師要教給學生具有終生學習的觀念和能力,使之向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方向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枯燥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薄 ?.素質教育對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 教師素質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
6、,它決定教育教學的效果,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有著直接而顯著的影響,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不但要學專業(yè)知識,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育知識,實踐知識,以不斷豐富和提高教師的教書育人的水平。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上、道德品質上、學習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真正的為人師表。”****同志對廣大教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著重在以下四個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1教師的角色意識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充當主宰者、傳授者、
7、呈現者的角色。一堂課學什么,怎么學;講什么,什么時候講;練什么,練多少,都由教師決定。教師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待灌的瓶。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只能被動接受。新課程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教育不再僅僅為了一張文憑,而是為了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教育不再僅僅是為了適應就業(yè)需要,而要貫穿于學習者的整個一生。為此,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必須由主宰者、傳授者、呈現者轉為組織者、引導者、激發(fā)者。并就教師在課堂上如何當好組織者、引導和激發(fā)者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1教師應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