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先秦諸子成語寓言》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先秦諸子成語與寓言故事出自《論語》的成語: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鮮矣仁!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眾星拱月——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一言以蔽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隨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溫故知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見義勇為——見義不為,無勇也。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2、也?既往不咎——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盡善盡美——盡美矣,又盡善也。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不恥下問——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庇薏豢杉啊渲杉耙?,其愚不可及也。文質彬彬——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誨人不倦——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舉一反三——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诵?,必有我?guī)熝?。擇善而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坦蕩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任重道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3、遠。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循循誘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過猶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內省不疚——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察言觀色——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手足無
4、措——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一言興邦——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欲速則不達——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殺身成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道不同不相為謀——道不同,不相為謀。分崩離析——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禍起蕭墻——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血氣方剛——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殺雞焉用牛刀——割雞焉用牛刀?色厲內荏——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道聽途說——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嫉没际А湮吹弥?,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心安理得——則心
5、安而德全矣。文過飾非——小人之過也必文。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為賊也!待價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睹献印烦烧Z孟母三遷《梁惠王上》不遠千里,五十步笑百步,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緣木求魚,引領而望,挾泰山以超北海,寡不敵眾《梁惠王下》妻離子散,匹夫之勇,出爾反爾,與民同樂,顧左右而言他,水深火熱,救民水火,簞食壺漿《公孫丑上》揠苗助長,事半功倍,出類拔萃,與人為善,解民倒懸,具體而微,心悅誠服,反求諸己《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此一時,彼一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舍我其誰《滕文公上》為富不仁 《滕文公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亂臣賊子
6、《離婁上》為淵驅魚,自暴自棄,不虞之譽,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手舞足蹈《離婁下》赤子之心,好為人師,不為己甚,左右逢源,夜以繼日《萬章上》自怨自艾,先知先覺《萬章下》卻之不恭,知人論世《告子上》專心致志,一暴十寒,舍生取義,杯水車薪《告子下》以鄰為壑《盡心上》獨善其身,習焉不察,不言而喻,引而不發(fā),仁民愛物,當務之急,一毛不拔《盡心下》盡信書,不如無書,茅塞頓開,言近旨遠,同流合污《孟子》的寓言1、五十步笑百步原文:《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
7、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9這是孟子向梁惠王講的,其目的是含蓄地告訴梁惠王和其它諸候一樣都實行的暴政,即使有時施些小恩小惠也不會改變事物的本質。所以看事物應當看到事物的本質與全局。2、攘雞者原文:今有人,日攘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